45歲以上 皮蛇上身 1年內中風風險升131%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發作痛不欲生,醫師提醒,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罹病風險倍增,且可能陷入慢性病加劇、重複感染的惡性循環,嚴重衝擊日常生活。(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據疾管署統計,台灣民眾一生中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機率約為32.2%。其中,年過50歲與患有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民眾,罹患皮蛇風險平均高出1.5至2倍。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後,1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帶狀疱疹會誘發全身系統性發炎反應,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一旦血栓阻塞冠狀動脈或腦血管,恐引發心肌梗塞、中風。

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疱疹後,1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即使過了1年,長期追蹤也發現,12年內發生心血管重大事件的風險提高3成。

同時,台灣約有超過250萬人受到慢性腎臟病(CKD)的影響,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說明,研究指出,腎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風險比無腎病者高出1.4倍,若合併其他共病則風險疊加,而曾經過腎臟移植的患者,感染風險更高達9倍!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歐弘毅醫師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近年有明顯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盛行率持續上升,這些年輕糖友若血糖控制不佳,伴隨免疫力下降,可能提早面臨帶狀疱疹的威脅。

研究顯示,第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皮蛇的風險為一般人的2倍。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感染帶狀疱疹後,病況往往更複雜,容易因疼痛劇烈、併發症增加或血糖波動大而需住院治療,導致住院率約為非糖尿病者的3倍,平均住院時間也多出約3日,進一步增加醫療負擔。

面對這樣多重風險,「預防」才是最佳防線。

李貽恒建議50歲以上民眾,以及糖尿病、心血管與腎臟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優先考慮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研究顯示,配合生活作息調整、壓力管理等綜合防護,施打疫苗可降低超過9成的發病風險,並有效減少疱疹後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