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今年逢國定古蹟「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啟建滿三百週年,文化局、文資處與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十八至二十日聯合舉辦「二0二五城牆市鎮論壇」,邀請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分享城牆市鎮的保存經驗與永續願景,希望串聯歷史與未來,共同探索城市發展的另一種可能。
文化局表示,台灣許多城鎮在歷史上都築有城牆,台南曾擁有完整的城牆系統,這些城牆為何而建?又在何種契機下逐漸消失?它們與當代城市發展間,又有怎樣的對話與關連?為深入探討,文化局去年起即積極推動相關紀念活動,包括舉辦「雙城論壇」,連結「台南400」與「府城建城300」的歷史記憶。
今年更陸續在麻豆、新化及府城地區舉辦願景工作坊,廣邀市民共同思考城牆市鎮的未來想像,凝聚保存共識。並結合公私協力,推出系列「府城城垣300年」紀念行動,讓更多市民重新認識台南作為城牆市鎮的歷史身分及其與城外地區互動發展軌跡。
論壇活動為期三天,首兩日為公部門版論壇,由文化局與文資處主辦,邀請來自台南、新竹、台北、高雄、屏東、嘉義、金門等地及新加坡、越南等國的專家與公私部門代表,共同分享各地城牆市鎮歷史紋理與保存實踐,透過跨城、跨域對話,探討城牆市鎮與現代城市間關係,並凝聚出「城牆市鎮保存宣言」,為未來永續合作奠定基礎。
第三日由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主辦「民間版論壇」,邀集來自全台十六個與城牆市鎮相關的民間團體,分享各自與舊城互動經驗,展現「府城城垣300年」系列活動中民間倡議、公私協力核心精神。現場也設有城牆市鎮案例展示,呈現各地保存成果與創新實踐,歡迎民眾前往參觀,一起深入認識城牆市鎮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探索台灣城市發展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