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33歲女性,備孕8年、歷經5次試管嬰兒療程,卻屢屢失敗,直到有次就醫診斷,發現原來是「子宮菌叢失衡」導致著床困難。透過完整子宮菌叢精準檢測並搭配益生菌輔助,女子在歷經5個月後,順利迎來寶寶的降臨。
茂盛醫院創辦人兼院長李茂盛表示,不孕症已成為女性健康的顯學,但由於患者常因對於自身健康狀況缺乏充分理解,導致療程選擇失焦。
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林秉瑤指出,當子宮內膜中的好菌和壞菌失衡時,就可能會影響胚胎的著床,衍生導致例如慢性發炎、菌叢失衡等隱性問題。因此,透過專門檢測子宮內膜內的菌叢狀態,能有效分析進而為醫師提供更可靠的治療決策建議。
不孕症的成因多元且複雜,往往成為患者最容易產生挫敗感的主因。林秉瑤說,據觀察,許多患者在不孕原因的檢查過程中,容易過度聚焦在「胚胎品質」,卻忽略了其他潛在因素,例如免疫系統異常、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阻塞或沾黏等。
林秉瑤也提到,反覆著床失敗(RIF)患者可能患有慢性子宮內膜炎,且與「子宮菌叢異常」高度相關;因此,當懷孕遲遲未果時,特別是反覆著床失敗、不明原因不孕或高齡備孕的族群,建議可回歸子宮環境的健康評估,偵測致病與慢性感染相關細菌,避免抗生素濫用,幫助媽媽們的助孕之路走得更有方向,也更有機會。
李茂盛指出,隨著AI技術於生殖領域應用的深化,生殖醫學已邁入「精準時代」,臨床上可透過子宮菌叢分析、子宮鏡檢查等工具,更完整掌握子宮內環境,並依據檢測結果搭配益生菌補充、短期抗生素治療,或調整胚胎植入時機等個別化策略,提升整體助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