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俊文攝)
成大歷史系博士生楊一樂人生很跳TONE,高中和大學時代都在玩童子軍社團,大學念的是致遠管理學院應用日語系,大學畢業後一度還從事保險業,自小因為外婆信仰的關係,一頭栽進民間信仰和道教科儀的世界,碩、博士論文都和民俗信仰相關,目前既是「博五生」,也是成大踏溯台南路線主責博士生老師以及鹽行國中兼課教師。
楊一樂除受外婆信仰影響,他的奶奶還會幫人收驚,從小對於民間信仰及道教科儀特別感興趣,大學以前都是一邊念書、一邊參加社團活動,大學畢業後對民俗信仰無法忘懷,申請進入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所碩士班,論文以道教儀式為主題,專研道士登刀梯晉升道長的儀式。
在碩班期間,長期在田野間做觀察、訪談及紀錄,同時再去做儀式內容分析,嘗試用現代科學名詞或想法來解釋儀式或是信仰上的動作或內容,讓人可以理解為何在儀式上要如此地進行,或為何要去進行如此的儀式。
楊一樂表示,高雄台南地區要晉升道長都要經過爬刀梯的儀式,這是一種公開供眾人見證的儀式,一般都會在道壇所在的村莊或鄰里舉行,等於周告眾知:已成功登上36層刀梯,並獲得玉皇上帝認證,取得道長資格,最有名的像延陵道壇吳政憲在開基玉皇宮、安平道壇王浤儒在安平開台天后宮登刀梯等,這兩場楊一樂均親眼見證。
至於台灣南部爬刀梯儀式起源於大陸福建閩東、閩北的閭山派,是閭山「十二道公牒」3天儀式的其中之一,傳到台灣變成單一儀式,最早的文獻紀錄見於昭和34年(1901年)漢文「日日新報」記載高雄楠梓一位呂姓道長登刀梯晉升為「師公」,而南高兩地的道派同為靈寶派,之後爬刀梯變成南部靈寶道派一大盛事。

(記者陳俊文攝)
楊一樂指出,台南地區最早登刀梯的紀錄是白沙崙的郭自然道長,時間也是在日本時代。舊城區最早登刀梯的是已過世的陳榮盛道長,時間是民47年9至10月間,陳家仍留有陳榮盛登刀梯的中華日報剪報。
自小喜歡廟會的楊一樂對於台南舊城區的廟宇有濃厚興趣,加上受到指導教授吳永猛與中研院林美容老師的影響,認為廟宇不單只是一個信仰的場所,如果把廟宇當成一個「載體」,地方廟宇就是當地集經濟、教育、藝術、文化、政治、防禦的居民聚集中心,也因此,博士論文就以台南舊城區在市區改正前及改正後的街、境變化為主,這些都和日後的都市計畫息息相關。
楊一樂指出,台灣自古都是先有聚落,有了聚落便有信仰,有了信仰就有廟這個「載體」,接著政經、文化、教育、藝術、公益慈善都圍著這個載體發生,這麼獨特的一個結構,是讓他沉迷40年不倦不悔的原因。
(記者陳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