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篩檢 把握黃金期介入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健署兒童發展篩檢上路週年,服務利用逾40萬人次發現,逾2.5萬名兒童疑似發展遲緩,另有6.3萬人次需由醫師持續追蹤及提供衛教。呼籲家長依時程帶兒童接受篩檢,把握發展黃金期,及早發現異常並介入。

國健署113年7月1日起實施「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運用專為臨床醫師使用所研製之本土化及標準化篩檢工具,在兒童發展關鍵年齡、未滿7歲前,加碼提供6次兒童發展篩檢服務,針對兒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發展4大面向進行篩檢。

推動以來,持續廣納全國基層醫療量能,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有超過1200家醫療機構,2600餘位兒科、家醫科及幼兒專責醫師醫師參與執行本項兒童發展篩檢服務,總計完成40萬2594人次篩檢。

國健署表示,針對兒童發展篩檢異常個案分析,最多是語言認知,占比75.6%;其次為社會發展29.0%、精細動作28.8%、粗大動作17.3%,經篩檢發現疑似發展異常情形,由醫師協助轉介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門診就診。

針對接受篩檢人次統計結果,有6.3%有疑似發展異常情形,需由篩檢服務醫師協助轉介至全國88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或評估醫院,接受進一步評估與追蹤。此外,約有15%屬於須持續追蹤、衛教,以確認發展狀況。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兒童的發展只有一次,錯過難以重來。若能及早發現、及早介入,就有機會透過家庭的支持與專業的療育介入,幫助孩子迎頭趕上同齡的發展進度。此外,針對醫療不足地區,推出非兒科、非家醫科的醫師投入篩檢行列,提供異常者交通補助。國健署承諾,聯評塞車問題今年一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