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社大發表教與學成果

台南社區大學教與學博覽會,二十日下午在台南公會堂熱鬧登場,靜態展區分享環境行動、社區創新、公民實作等主題學習成果。 (台南社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台南社區大學教與學博覽會,二十日下午在台南公會堂熱鬧登場。現場規劃教學成果動態展演舞台、靜態公共參與主題攤位等兩大展區。將近六百學員不畏風雨,到場體驗社區大學的公共學習力量,同時報名上課,以實際行動支持社大學習課程。

此次教與學博覽會以「綠生活×社區力×學習行動」為主題。教學成果動態展演舞台區,現代舞、太鼓、瑜珈、武術、樂器演奏、合唱等班級學員輪番上陣,展現豐沛的生命活力。

靜態攤位匯聚環境行動、社區創新、公民實作等主題。海洋廢棄物監測社展示二十年來的海灘廢棄物監測成果,倡議近海牡蠣養殖業改用環保浮具,取代傳統發泡塑膠。龍崎穿山甲保育行動,推廣野生動物保育知識,聚焦穿山甲被流浪犬攻擊威脅議題,闡述地方行動方案及農村共生策略。

舊衣改造社群高韻芬觀察到失能者的生活需求,將舊衣改造成照護圍兜,提供給失能長者、行動不便的民眾使用,實踐環保與照護減壓雙重目標。綠交通研究社透過互動遊戲,引導民眾了解、友善使用公車和共享單車系統。樹公民社群展示綠屋頂營造技術及減碳功能,介紹適合種植於屋頂環境的植物種類和養護方法。修繕社群傳達「能修就不買」的減廢理念,現場示範居家修繕技巧。居家太陽能班透過太陽能獨立系統模擬,介紹再生能源的應用、自給自足的生活實踐。人本交通促進協會設計趣味互動活動,推動城市友善移動的意識與作法。

市府教育局主任秘書陳宗暘表示,南市、教育部辦學評比,台南社區大學均獲特優肯定。校區多次被迫遷移,師生仍不離不棄,每年學習人數都超過上萬人次。因應後甲校區國中增班問題,市府協助社大覓得文賢國中校區,爭取資源整建教室環境,希望社大長久穩定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