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拉圭總統貝尼亞接見外交部長林佳龍時,突然宣布賴清德總統將於三十天內來訪,但總統府及外交部尚未有正式回應。據外媒報導,賴總統確實有在八月出訪巴拉圭、瓜地馬拉與貝里斯等三個中南美友邦的規劃,也披露此行應會過境美國的紐約及達拉斯。美國國務院已表示,過境安排符合「安全、舒適、便利與尊嚴」等慣例,唯中國大陸照例強烈反對。正值美陸角力敏感時刻,賴政府不可忽視兩強之爭對出訪的衝擊。
台灣朝野當然全力支持賴總統正式出訪,這對提升中華民國國際能見度及促進邦誼都有正面效果,也是主權國家經營對外關係的最佳展現。台灣朝野也希望中共當局必須理解台灣爭取國際參與及支持的決心與意志,不要任意干預、甚至打壓我國官員的出訪;外傳去年副總統蕭美琴在捷克遭到中共當局駐外人員的違法跟監與衝撞就是非文明作為,非但無法阻擋我國與各國交好的決心,反而傷害兩岸人民情感與彼此互信。
美國雖然持續與中國大陸競合,但川普可能即將訪問中國大陸,若川普有意討好習近平,確實可能會對賴清德的過境造成影響。其次,川普一再指控台灣「竊取」美國的就業機會,外傳賴清德也有意藉著停留美國期間,宣布鉅額對美採購案,包括波音客機或其他農產品等,以減少關稅對台灣出口的衝擊。這是我國歷任總統出訪少見的外部因素,將考驗著賴清德的決斷力。
了解賴清德的人都知道,他希望過境美國的標準絕不能低於馬英九及蔡英文的接待層級,至少要完全比照,與國會議員或當地官員會面是低標,若能與眾院議長強生或兩黨重量級國會議員會談才算夠面子。至於中共當局採取何種反制措施他不會在意,反而會當作民進黨炒作題材。
面對善變的川普,雖有友台的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坐鎮國務院及國安會,但也不能一手決定美國的台海政策,接待規格恐怕仍難與川普處理美陸關係的思維脫鉤。賴清德去年底首次出訪,當時恰逢美國大選剛落幕,因此相當低調過境夏威夷和關島,這次若能踏上美國本土應該已屬達標。但是否會有最後「驚奇」,外交部與駐美代表處可能要多準備幾套預案,以免措手不及,也才不會出現陳水扁的「迷航記」!
民進黨希望美國處理台美雙邊關係不會受到中共當局影響的心態可以理解,但國際政治就是現實的利益角力,小國很難改變強權的主觀意識,美國兩黨現階段有極高的「反中」共識,但也不樂見與北京全面開打。同理,美國力挺台灣有意義的國際參與,但也有其利益考量,好比從未支持我國加入聯合國。這是我國必須面對的國際現實。魯莽行徑或許能爭取國內支持,但對增進我國國際地位不但無濟於事,更恐怕適得其反!
除了關心過境安排,賴總統不該忘記出訪的真正目的,更應將心思放在鞏固並提升與友邦的實質關係。巴拉圭是我國目前在南美洲的唯一邦交國,若深化彼此經貿合作,更能有效協助巴國總統對抗中共當局及鄰國要求外交轉向的壓力。
賴清德既以總統身分出訪,就不能只想著自己或民進黨的政治利益,而該關切穩定外交關係對我國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對美關係固然是捍衛台海和平的關鍵,但維護既有邦交國更攸關我國對外行使主權的重大利益,不能偏廢其一,如此也才能回擊中共當局對我爭取外交空間的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