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新冠後咳嗽聲啞 59歲男氣管癌

 

病患簡小姐(左)與蔡先生(右)向醫師吳明和獻花,感謝救命之恩。
(南市醫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醫院最近收治兩名罕見癌患,一名男子慢性咳嗽與持續聲音沙啞就醫檢查出氣管癌;另一名女子走路容易喘、呼吸困難,也檢查出氣管癌。經作氣管癌切除及氣管重建手術,2人皆順利康復出院。

高雄秀傳醫院院長暨台南市立醫院胸腔外科醫師吳明和說,蔡先生(59歲)2年前曾罹患COVID-19後,經常出現慢性咳嗽與聲音沙啞,經電腦斷層發現右側甲狀腺病灶,懷疑為甲狀腺癌侵犯氣管,詳細診察與評估後,安排進行右側甲狀腺切除合併部分氣管切除及氣管重建手術,病理報告為胸腺樣分化的氣管癌;今年4月順利完成手術,術後第9天康復出院。

另外,簡小姐(43歲)平時熱愛戶外活動,去年起逐漸感覺走路容易喘,近2個月呼吸困難更為明顯,外院確診為氣管腫瘤,轉診至南市醫胸腔外科;今年6月25日順利完成部分氣管切除與螺旋式氣管重建手術,病理報告為腺樣囊性氣管癌,術後恢復良好。

吳明和說,成人氣管自咽喉至氣管分叉長度約11公分,氣管不僅兼具呼吸與發聲功能,更緊鄰重要血管與神經,手術稍有不慎即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氣管重建手術需將腫瘤完整切除後再重新縫合,若腫瘤過長或侵犯聲帶、甲狀腺等鄰近器官,手術風險更高,術後也須確保呼吸與語音功能的完整性。

吳明和於2009年首創「螺旋式氣管重建手術」並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成功應用於氣管腫瘤、肺癌與甲狀腺癌侵犯氣管等複雜案例。吳明和提醒,若出現不明慢性咳嗽、聲音沙啞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掌握黃金治療時機,降低風險與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