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不到30歲的男子原本就為B型肝炎帶原者,因工作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活化引發猛爆性肝炎。經及時治療,最終不需肝臟移植,順利康復。
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勝舜表示,多數猛爆性肝炎患者在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僅會出現倦怠、惡心或黃疸等輕微不適。但如病情急轉直下,肝臟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面衰竭,是臨床上極為棘手的急重症之一。
楊勝舜表示,臨床上定義「猛爆性肝炎」除了肝指數飆高、出現黃疸,更關鍵的是患者在28天內出現意識障礙。病毒性猛爆性肝炎的根源來自人體免疫系統對肝細胞的猛烈攻擊。以B肝為例,病毒長期潛伏於肝細胞中,一旦病毒快速繁殖、數量驟增,白血球辨識到異常後大量出動試圖清除病毒,卻也連同肝細胞一併破壞。
楊勝舜指出,當肝細胞破壞率達8成以上,就會演變成猛爆性肝炎。這時肝功能指數如GOT、GPT會急遽上升,伴隨黃疸及不同程度的意識不清,進入高度危險期。部分醫學中心也提供「洗肝治療」(血漿置換),協助移除體內毒素、穩定病情,但是否啟用仍須依病況評估與設備條件而定。
楊勝舜表示,臨床上常見「急性嚴重肝炎」與「猛爆性肝炎」混淆,2者雖肝功能異常指數皆極高,但若無合併明確黃疸與意識障礙,尚無法診斷為猛爆性肝炎。他提醒,慎重判斷病情變化,是決定救命節奏的關鍵。肝炎不可怕,可怕的是拖延與輕忽,只要定期追蹤、早期發現,許多重症都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