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位糖友 4人面臨腎功能惡化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血糖控制得好,就代表一切都穩了嗎?」醫師提醒,這句話可能是許多糖尿病患者對腎臟健康最大的誤解。根據統計,每10位糖尿病患中,就有4位會面臨腎功能惡化,大多數人在早期毫無症狀,直到出現下肢水腫、泡泡尿,甚至嚴重疲倦的症狀時,才發現已是慢性腎臟病晚期。

開業診所院長謝安慈指出,門診中常見許多糖友以為有按時服藥、血糖穩定就代表控制良好,卻因忽略了尿蛋白和腎功能檢查,錯失了治療黃金時間。

腎臟擁有強大的代償能力,即使功能已流失7成,身體仍然能維持表面上的正常運作。這也讓糖尿病腎病變成最難察覺、最常被忽視的慢性病變之一。

糖尿病不只是看血糖,還要定期檢查糖化血色素、腎功能和尿蛋白,才能早期發現問題,及早治療,避免腎臟受損。

一般人從40歲開始,每年腎絲球過濾率 (eGFR)會自然下降1毫升/分鐘/1.73平方公尺(ml/min/1.73m2),但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若血糖控制不佳,腎功能下降的速度會遠比一般人更快,甚至在短短幾年就進入洗腎階段。

謝安慈表示,糖尿病腎病變並非無法被察覺,透過簡單的尿液與血液檢查就能提前發現。現在有些糖尿病用藥除了能穩定血糖,對心臟與腎臟也有保護效果,更有研究顯示,其中一種SGLT2抑制劑(俗稱排糖藥),若能及早使用,有機會延後26.6年進入洗腎,對患者生活品質是一大突破,甚至可望終生不用洗腎!

謝安慈建議,所有糖友每年至少檢查一次腎功能,同時與醫師討論是否使用具腎臟保護作用的藥物,只要及早發現腎臟病,配合正確用藥,可以為自己多爭取腎臟的健康時間!

謝安慈更提醒,如果65歲以上,符合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有腎臟病家族史等任一項高風險因子,請務必主動至醫療院所檢查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