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家常味裡的父愛情深

■汪小科

週末,難得有機會和朋友一起聚餐,在餐館點菜時,我縱情地點了一桌開胃又開懷的美食。因為長年研究烹飪,席間,我給朋友一一介紹起每道菜的特色和做法精髓……

當說到「家鄉醬牛肉」這道菜時,我滔滔不絕地講起一些餐館的常規做法。比如,如何清洗、醃製和滷製牛肉,如何讓牛肉滑嫩不柴、甜鹹適中。還未講完,朋友就對我連連稱讚,說我不愧是「美食行家」。

就在這時,我的電話突然響起。一看,是老爸打來,我就猜到他又要問我是否收到了快遞,之前已經打電話問過多次了。我漫不經心地接起電話,只聽到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聲音:「已經是第三天了,你還沒有收到我寄的醬牛肉?」我撇了一眼物流紀錄,不緊不慢地說:「一般快遞都要2-3天才能到達目的地,急也沒用。我看了物流進度,應該今天能到!」「收到後記得第一時間告訴我!」雖然隔著電話,我依然感受到了老爸的牽掛。簡單安撫完老爸後,我就掛斷了電話,繼續與朋友邊聊邊吃。

當我吃完飯回到家時,已經夜深,我便自我安慰:「今天取不到快遞了,只能等明天了!」於是,我攜著睏意安然睡去。次日早上醒來,我急匆匆地趕著去上班,又將取快遞的事情拋諸腦後。在我工作期間,老爸又打來幾個電話催我去取快遞。忙碌時,我接起電話,匆匆敷衍了幾句就掛斷了。老爸怕我忘記,又發短信提醒我下班後去取快遞。到了下班時,天空下起了大雨。為免老爸憂心,我還是冒雨將快遞取回了家。打開一看,幾大袋醬牛肉間夾著一張清晰可見的,被打濕的字條。上面老爸的字跡依稀可見:這幾袋牛肉已經過以下工序……你食用前再沖洗一遍,可作涼拌菜,也可炒製或紅燒。給孩子吃的牛肉要洗淨、揉碎後再燒熱,每次量不宜多。剩餘的牛肉要密封好,放進冰箱冷凍。

看完字條後,我瞬間淚目了。之前,我還津津樂道地給朋友講起餐館裡「家鄉醬牛肉」的典故和製法,卻從未記起過真正的家鄉醬牛肉是何種來歷和做法,那才是飽含著鄉愁與親情味道的最醇正的家鄉美食。

我含著熱淚撥通了老爸的電話:「爸!你寄的醬牛肉我收到了!我會按照你寫的去做。以後,我要把這份家常美味分享給我的食客朋友們,讓他們都知道我有個好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