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庚醫院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肌少症在台灣65歲以上長者的盛行率約為6.8%-10%,估計約有30萬名長者受到肌少症影響。長庚醫院呼籲民眾,從年輕開始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搭配足夠的蛋白質攝取,有助於延緩肌少症發展。
「2025長庚永慶盃路跑」將於9月28日開跑,今年的健康議題為肌少症。主辦單位長庚醫院於8日舉辦路跑前記者會。
林口長庚醫院脊椎科醫師邱炳燁表示,肌少症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70歲以後肌肉量與肌力的流失速度更快。因此若未及早介入,不僅影響行動能力,也會提高跌倒與骨折風險,對高齡長者尤為嚴重。
邱炳燁指出,肌少症在65歲以上的盛行率達15%~50%,尤其好發於女性、久坐及慢性病的族群。肌力流失會導致跌倒的風險增加,若再加上有骨質疏鬆的情形,更容易因為跌倒造成骨折、臥床或失能的風險,統計顯示髖關節骨折的病人,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30%。
此外,脊椎是身體支撐的關鍵結構,當肌力不足時,容易造成腰痠背痛、姿勢不良,甚至惡性循環地加重脊椎退化,因此維持核心肌群與下肢肌力的訓練相當重要。
邱炳燁呼籲民眾從年輕開始就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包括快走、爬樓梯、深蹲等簡單動作,搭配足夠的蛋白質攝取並多曬太陽、避免久坐,都有助於延緩肌少症發展,尤其是40歲以上的族群,更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