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56歲王先生擔任社區保全逾10年,向來細心負責、深受住戶信任。然而近一年來,他在熟悉的停車場迷路、錯送包裹,連簡單收發工作也頻頻出錯。家人原以為是中年壓力或倦怠,直到就醫檢查才確診為「年輕型失智症」。
羅東博愛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主任劉競雄指出,失智症多見於70至80歲長者,65歲前發病稱為年輕型失智症,症狀未必是傳統印象中的記憶衰退,可能表現為方向感喪失、語言障礙、情緒不穩或判斷力下降,易與其他問題混淆而延誤治療。因應病例增加,羅東博愛醫院於特別舉辦宜蘭縣首場「年輕型失智病友會」,提供患者與家屬交流平台,並由專科醫師分享最新診斷與治療進展。
神經內科醫師高志堅表示,失智症早期常為輕度認知障礙,若及早介入,可延緩3至5年惡化。近期獲TFDA核准的「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藥物,經評估後使用,可在18個月內平均延緩近3成認知退化,但需自費並定期監測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