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打抗生素 部桃結合導管照護

 

健保新制上路,部桃PICC團隊助病人免住院打抗生素。(部桃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健保署8月起正式實施「門診使用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給付新制,讓原本必須長期住院完成的抗生素療程,改在門診即可進行注射治療,病人不必占用病床,也能獲得同等療效。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率先響應政策,整合院內醫療資源,推出「PICC導管+OPAT」照護模式,讓符合條件的病人在安全評估下提早出院、回家治療,生活品質與醫療照護同步兼顧。

PICC導管具備多項優勢,包括減少反覆穿刺的疼痛與靜脈損傷,一次置入可長期使用;導管維護流程簡單,在專業護理師定期評估下安全性高、感染風險低;完成置入後,病人生活不受限制,只需依門診追蹤治療即可。這項臨床工具與政策結合,讓長期靜脈治療有了更完善的配套。

部桃OPAT照護模式由感染科主任鄭健禹、感染管制室主任陳正斌、結核科主任林倬睿及護理部主任陳素里領軍,並由專科護理師胡慧君、葉秀雯、盧俐妘等組成跨科PICC團隊,採行「醫病共享決策」(SDM)模式,與病人充分討論治療方案,未來更計畫與急診醫學部合作,讓病人在急診端即能評估是否適合置放PICC導管,縮短住院與治療銜接時間。

健保新制的核心目標,是釋放急性病床資源、減少不必要的住院,同時維持治療連續性與健保財務的永續。然而若缺乏相應的醫療配套,病人可能面臨用藥中斷的風險。PICC導管正好彌補了這項缺口,讓治療不中斷、生活不中斷。

部桃PICC團隊14日呼籲,民眾若自己或家人需要長期靜脈治療,應與主治醫師及專科護理師討論PICC導管的可能性。這不僅是治療方式的選擇,更是一座讓病人回家的橋樑,讓醫療從病房延伸到生活,真正實現「回家也能好好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