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黃文記∕麻豆報導
來自日本的藝術家西垣肇也樹即日起於麻豆區總爺藝文中心紅樓C展間舉辦駐村成果展,名為《京都人行走府城四十五日的凝視—望見台南鬼神的所在》,展覽融合歷史視角與當代想像,從個人行走的視角出發,描繪他眼中的台南。
展覽靈感源自日治時期畫家伊東哲與金子常光的作品—伊東哲一九三0年以絲絹繪製的《嘉南大圳工事圖》,以及金子常光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台灣鳥瞰圖》,兩幅皆以台灣地景與時代面貌為主題。西垣試圖以自己的方式與這些九十年前的圖像進行跨時空對話,並在府城的田野行走與探索中,建構自己的「台南鳥瞰圖」。
西垣肇也樹出生於日本兵庫縣,今年四十歲,畢業於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碩士課程,擅長融合日本傳統繪畫技法與當代議題進行創作。此次經友人推薦參加二0二五年台南國際藝術進駐計畫,從三百七十四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展開為期四十五日的創作旅程。
駐村期間,他在台南歷史作家謝金魚的帶領下,實地走訪興濟宮、集福宮等廟宇,深入了解台灣的信仰文化與地方歷史,並結合金箔、水墨、顏料與宣紙等在地素材,逐步構築作品輪廓。最終完成長達五公尺的鉅作《We are probably in Tainan─「鳥瞰圖」》。
作品中不僅呈現玉山、阿里山等曾文溪源頭與嘉南大圳、烏山頭水庫等重要水利建設,還融合多位台灣民間傳說人物,例如陳守娘與林投姐,以女性形象隱喻城市記憶與歷史糾葛。他筆下的哥吉拉更化身為溪流的象徵,傳達人類面對自然與科技失控時的焦慮與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