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
外界關注《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立法進度。數發部次長林宜敬表示,草案已提報行政院,但因近期面對風災、貿易談判等挑戰,一時尚無時間處理,希望能儘快將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對於目前朝野歧見最大的監管機制,數發部擬師法美國於子法訂定風險分類框架。
綜觀目前修法爭點,主要分歧在於監管機制、是否訂定罰則等。由於目前行政院版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尚未出爐,各界也關注行政部門規劃方向。
林宜敬表示,歐洲與美國對AI風險管理的概念不同,如歐盟法例明文禁止使用AI系統進行生物特徵分類等有害行為,而美國認為不該過度監管以避免阻礙創新發展;因此,數發部所提草案與國科會先前預告版本最大的差異,在於將「風險分級」改為「風險分類」。
林宜敬說明,人工智慧基本法屬上位法令,並非作用法,擬參考美國模式,由數發部於子法訂定AI風險分類框架,再由衛福部、交通部、勞動部等相關部會分別制定衛福、交通、勞動等領域的風險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