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疑美論源於民進黨操弄台獨、兩岸緊繃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透露,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曾向他承諾「不會在其任內入侵台灣」。圖為2019年6月川習會。(路透,資料照)

台灣地處東亞樞紐位置,是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強大國博弈的必爭之地。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媒體專訪時不經意透露,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曾向他承諾「不會在其任內入侵台灣」,引發熱議;若對照川普處理俄烏戰爭的方式,不僅歐洲高度警惕,在台灣同時也掀起新一波「疑美論」。

中共是否攻台牽涉很多因素,像是宣布法理台獨、兩岸內部動盪或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外國勢力介入台灣等等,絕非川普的簡單一句話就能決定。隨著台海及國際情勢演變,諸多條件也因應調整或放棄,我方應謹慎應對,但也不該被民進黨政府以中共軍事威脅為由,動輒傷害人民言論自由或箝制希望兩岸和平共處的溫和主張。提醒賴清德總統,玩弄國安議題必然遭到民意反撲,難道大罷免大失敗的教訓還不夠?

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日前接受網路節目訪問時,分析疑美論的動機和操作模式,表示這種認知戰對中共最有好處,主要目的是「分裂台灣,也削弱對盟友的信任」,最終任對岸予取予求。美國確實是我國最重要的安全後盾,親美向來也是朝野及國人的共同立場。然而,若一面倒親美、乃至於「舔美」而自我矮化,甚至回頭批評內部不同意見者,絕不是國人所樂見的結果。

無獨有偶,熟悉兩岸事務的美國學者葛來儀近日也撰寫關於台灣「疑美論」的評論,提及台灣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度正下滑,尤其當拜登政府決定不派兵協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後,一度引發外界懷疑美國的可靠性。她也引用民調資料示警,若任令「疑美論」擴散,恐「損及美國利益與印太盟友對美國的信任」,也讓中共得以趁隙說服台灣民眾「統一是最佳或唯一選項」。

不可否認,「疑美論」日益攀升部分原因來自於中共對台認知戰,但更多疑慮來自於對川普政府及民進黨的反感。事實上,中共長期對台統戰,多數國人習以為常,且多半不接受其「一國兩制」或惠台措施等宣傳,否則希望兩岸維持現狀的民調比重也不會最高,甚至傾向獨立還遠高於選擇統一。因此,合理推斷應該是美國自己的作為導致「疑美論」走高,此現象不僅出現在台灣,連美國傳統盟友日韓及歐洲都有類似現象。

其次,民進黨習於把自己執政失敗歸咎於中共干擾或在野黨阻撓,從未認真反躬自省。林飛帆把「疑美論」擴散推給中共認知戰,卻不敢質疑川普政府,這種「欺內懼外」的態度如何能爭取國人的支持與信任?美國在台協會前任處長孫曉雅說「適度的懷疑在民主社會是好事」,民進黨卻視為蛇蠍猛獸,這種民主素養令人質疑。

俄烏戰爭起因複雜,除了蒲亭有擴張領土的野心,烏克蘭錯估國際情勢也是關鍵。拜登及北約只援助、不派兵讓烏國徹底寒心,川普現在還想逼迫澤倫斯基「以領土換和平」,與各國要求蒲亭撤軍賠償的條件截然不同。無論結果為何,烏國仍是受傷最大的一方。

賴清德堅持「新兩國論」,不但使得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毫無轉圜空間,兩岸緊張態勢也不可能好轉,只能更靠攏美國,但反淪為川普與習近平的談判籌碼;華府挺台聲量下降、川普拒絕賴清德過境紐約都是警訊。當務之急,賴政府應嚴正表達遵循中華民國憲法為處理兩岸關係之法理根據,並揚棄民進黨台獨黨綱,藉此降低台海衝突風險;若能如此,台灣就毋須疑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