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翊慈∕基隆報導
傳承一百七十一年的雞籠中元祭四日下午,年度傳統科儀「迎斗燈」遊行隆重登場,吸引大批市民與遊客熱情參與,展現基隆獨特的文化魅力。遊行由輪值主普吳姓宗親會率先領隊,各姓宗親會的斗燈車依序登場,繞行市區。
中元祭三日晚間在主普壇舉行「開燈放彩」儀式,為年度祭典揭開重要序幕。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表示,雞籠中元祭是全台最具代表性的中元普度盛典之一,從「開燈夜」、「開龕門」、「開燈放彩」,以及接續舉行的迎斗燈、放水燈等儀式,皆承載著自清咸豐年間漳泉械鬥後,先賢以宗姓輪值普度、化解紛爭的智慧。
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指出,雞籠中元祭是全國首個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感謝基隆市府與宗親會長年攜手守護,讓這份珍貴文化不僅延續於基隆,更成為台灣文化資產的重要象徵。

開燈放彩儀式由道士淨壇後展開,邱佩琳與宗親會代表等共同點亮主普壇燈火。燈火閃耀,不僅象徵引領好兄弟接受供養,更寓意撫慰亡靈、化解紛爭,並祈願基隆平安順遂。
而迎斗燈則是宗親會的精神象徵,均由工藝匠師依循古法精心雕製,分為天、地、人三層結構,雕工細緻、氣勢非凡。這些斗燈平時典藏於宗親會會館,唯有祭典期間才會迎出巡行,象徵薪火相傳與宗族凝聚力。
隨著迎斗燈熱鬧展開,也為接下來的重頭戲「放水燈」揭開序曲。基隆市府邀民眾一起到現場,共同體驗這場融合信仰、歷史與藝術的文化盛典。相關活動資訊及交通管制資訊可至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