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11院所領袖交流在宅醫療

南區11間核心醫療院所領袖暢談數位創新、在宅急症照護、偏鄉醫療平權三大面向,討論醫療與居家照護轉型,展現台灣醫療體系在國際趨勢下的決心與能量。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高醫與台灣阿斯特捷利康共同邀請南區11間核心醫療院所領袖,齊聚一堂共同剖析在宅醫療的未來藍圖,從數位創新、在宅急症照護、偏鄉醫療平權3大面向切入,展現台灣醫療體系在國際趨勢下的決心與能量。

高醫王照元院長分享,高醫近年積極推動在宅醫療,醫療團隊至病人家中執行抗生素注射治療與症狀緩解等照護,並結合虛擬健保卡推動遠距視訊醫療;透過床邊生命徵象監測設備,病人數據即時傳送至高醫遠距健康照護中心,讓居家照護的品質與安全都大幅提升,今年更投入居家靜脈營養照護,為需長期靜脈營養支持的患者設計個別化照護方案,協助他們在醫療團隊的守護下安全返家。

王照元強調,這些努力不僅展現了高醫在跨域的整合,更凸顯在宅醫療的最大價值─讓病人能留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仍獲得完整且連續的醫療照護,真正實現「跨域攜手、共善照護、在宅醫療新未來」的核心精神。

高雄榮總陳金順院長指出,台灣正面臨快速高齡化與複合式疾病挑戰,未來醫院必須以智慧醫療為核心,建構全方位照護網;高榮成立研創暨智慧醫療中心,導入多項數位應用,包括急診早期警示系統、胸部X光智慧判讀、智能排班系統及免疫療法導航平台。

他強調,這些創新都以病患為中心,最終目標是打造全人整合照護平台,讓醫療不只是治病,更能預防與陪伴。

奇美醫院率先推動在宅急症照護,採用穿戴式裝置與遠距監控技術,使輕症感染病人在家中安全接受治療,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同時緩解醫院住院壓力;林宏榮院長分享,奇美團隊積極赴日、新加坡交流,汲取在宅醫療及智慧醫療轉型經驗,並結合健保署、衛福部政策,持續推動社區整合型長照與醫療聯繫。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馬惠明院長強調,智慧醫療讓偏鄉也能享有醫學中心級高品質照護,真正落實醫療平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明哲院長指出,偏鄉醫療不能僅靠提升考照率解決人力問題,真正關鍵在於「在地共學共好」;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李偉強理事長指出,醫療進展並非僅仰賴醫學中心,而是必須結合地區醫院、基層診所及政府支持,共同確保病人與醫護人員的安全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