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以成
美學是社會生活發展到很高程度時產生的一門學科。它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被重視,並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影響到當代的人們。
美是一種感性概念。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在探索著美的本質。在西方,這方面的學者有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在東方,有先秦時期的老子、孔子。他們都對美的認識發表了各自獨到而又有哲理性的見解。儘管他們的理解不盡相同,但對於美學的本質認識和重大意義卻是共同的,反映人類對美的內涵和美學藝術的共通。
美是一門哲學藝術。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因此,美的觀點同樣也是社會生活的體現。美與醜是相對立統一的。美之所以為美,是由於相對於普通的、平常的東西和現象而得出的。美學的最初階段僅僅是指自然美。尤其在人類文明不太發達的時期,對美學的理解更局限於此。在許許多多古遺址、古文物、古繪畫中,我們往往發現其內容大都是自然之景。隨著人類精神文明不斷進步,藝術之美逐漸萌生。這是美學發展的最高形式。藝術美以其獨特的新形象衝破傳統美的理念,它使美的思想向哲學化的方向發展,成為一門較為深奧的學科。
美是一種思想境界。每個人自生下來都有自己審美觀念和對美的理解追求。但審美的深度有膚淺和深邃之分。膚淺的審美觀往往是停留在表面、一時的現象,而看不清美之所以為美,不懂得其中內涵和本質的東西,因此對待它只是一視了之罷了。只有從深入的角度去審視美的事物,才能使心得到美的薰陶,獲得美的感知,從而達到很高的藝術境界。這便是美學對每個人的不同的作用。通過這樣的一種作用,美學便會得到自身更大完善與發展。
以上種種對美的認識和看法,其實也正是美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對於生活主體的人,不可能在沒有一定美的意識中而生活。正如席勒在對美學對人的巨大作用中說的:「只有當人在充分意義上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是完整的人。」這裡的遊戲便是審美的能力,這句話精闢地闡述了美學對人的重要意義和重大作用。
的確,首先,加強對美學的教育能極大地陶冶人的情操,淨化人的思想,給人予極大的精神推動。生活中,有許多人愛好音樂、美術,他們不僅十分欣賞那悠揚的曲調、動感的旋律、華麗的色彩、優美的墨線,而且能陶醉於其中,得到精神的滿足,為什麼?這便是藝術美帶給人們的一種享受。假若他們不是從前就有過對美的理解追求,受過美的薰陶塑造,又怎會去領會美之所在呢?人應當學會做個理性的人,才能更好地感知這個世界,從而為改變這個世界提供精神上的動力。
另外,加強對美學的教育,也逐漸成為培養一個全面素質的標準。當代科學文化生活的日益發展,許多新生事物不斷產生,要求人們要有很強的鑒賞能力,否則就會在精彩紛呈的生活中無立足之地。做一個完美的自我,要有良好的品行和文化道德修養,而這些只能通過對美學的不斷學習才能有效獲得。
美,時時存在於生活。隨著人類生產力的進步,將會創造出更多有關美的領域,將美學的理論不斷推向深化、發展。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會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美,並以美的標準衡量自己、指導自己、完善自己。美是抽象的東西,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階級有各自美的觀點。美又是具體的東西,那些適應形勢的需要,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著作、精品卻是永遠閃耀美的光芒的。愛美,只有追求那些符合時代發展、有創新意識的東西,才是正確的人生追求。
總之,美學對於新時期的人們來說,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門知識學科了。無論是對人們品格的塑造、道德的規範、思想的薰陶,還是對人們看待生活的善惡、對待人生的態度,以及正確的價值取向,美學都發揮了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作用。這就是我們對美學教育日益重視的根本原因。一個理性的人,一個善於思考人生的人,必然是一個有著鮮明的美的思想境界的人。相反,一個庸俗的、落後的,甚至反對的人,則必然是一個對美扭曲的無靈魂的人。於是可以說,正確的審美觀是判斷一個人高尚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起,以人們的利益為美的出發點,以奉獻的精神為美德,讓自己的人生真正成為壯美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