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土水整治交流會」新竹市登場 邁向「預防性污染整治」土壤新階段

「全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業務交流會議」於十五日起一連兩天在新竹市舉行,現場集結全國二十二個縣市環保局及專家學者一同參與土水會議。(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由環境部環境管理署補助辦理的「全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業務交流會議」於十五日起一連兩天在新竹市舉行,現場集結全國二十二個縣市環保局及專家學者一同參與土水會議。聚焦「污染場址改善策略」與「永續土水整治」兩大主題,針對污染場址改善進度、整治策略及碳匯潛能等議題進行交流。

「全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業務交流會議」於十五日起一連兩天在新竹市舉行,現場集結全國二十二個縣市環保局及專家學者一同參與土水會議。(記者曾芳蘭攝)

環境部常務次長沈志修表示,很榮幸能攜手竹市府辦理此次盛會。他說、農地回歸種植、回歸農用,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更代表未來要邁向「預防性污染整治」的新階段。如同此次竹市處理汞稻米的污染事件,即是預防整治機制發揮關鍵作用的案例。

沈志修也指出,透過實地演練與中央資源的挹注,中央與地方能攜手合作,持續進行污染源溯源與阻斷,在產官學研的共同努力下,讓污染整治工作更為完善。此次環境部也特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期望協助各縣市加速推進污染整治,並呼籲各地環保同仁齊心努力,共同達成守護環境與民眾健康的目標。

環保局說明,市府近年積極展現污染調查及改善成果,今年主動針對農地灌溉渠道展開追查,發現底泥夾帶汞污染,立即採樣並確認下游農地土壤超標,隨即會同農政單位剷除銷毀受影響作物,以保障農地安全與市民健康。這項成果不僅彰顯市府的積極作為,更成為此次全國交流會議的具體案例,提供各縣市借鏡。

環保局指出,此次交流會議環境部特別安排三場報告及三場專題演講,從土基會未來推動規劃、食品安全、廢棄太陽能光電板處理、加速污染場址改善、土壤碳匯潛能到新竹文化體驗,內容兼具專業深度與人文特色。更透過案例檢討與專家建議,讓與會人員能更清楚掌握整治關鍵與決策要點,同時提升跨縣市協力的實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