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民眾提案將國高中上課時間延後至上午十時到下午四時,以改善學生睡眠品質,不到一週已有逾萬人附議。教育部十五日表示將研處連署提案,並於十一月十四日前具體回應。教團表示,若只改鐘點、不動課綱與配套,延後上課可能導致壓縮教學,若要縮短在校時間,須同步檢討課綱及相關配套。
提案內容提到,國高中生已有能力自行通勤上下學,不必將上學時間配合家長上下班時間。建議全面移除非必要多元課程,將國高中生上課時間縮短為上午十時到下午四時,讓學生能有充足睡眠,避免慢性睡眠剝奪導致學習效率大減、憂鬱情緒增加、自傷自殺風險提升。
贊成提案的網友留言,國高中生一天睡不到六小時,真的很累,尤其是離學校比較遠,很早就要起床搭車,上課很沒精神。但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認為縮短上課時間只是增加補習時間,長期下來強化階層複製,有資源的學生才能考得好;另有網友認為,睡眠不足的原因並非完全是上課時長影響,而是習慣熬夜,縮短上課時間未必能解決問題。
教育部表示,感謝提案人及所有關注的民眾,因此案尚涉及地方政府權責,教育部後續將進行連署提案的研處,將依法於十一月十四日前完成具體回應。
國教行動聯盟指出,肯定提案初衷,但延後上課的類似倡議已多次出現,若只改鐘點、不動課綱與配套,可能導致壓縮教學、用作業補課,反而傷害學習品質,無法達成提升學習效率。
國教盟說明,若課綱學分與課程結構不變,上課總時數幾乎沒有調整空間,縮短在校時間將直接造成「趕課」與教學壓力。
國教盟建議,也可考慮分區試辦「延後上課但維持課時」或「彈性到校」方案;若選擇縮短在校時間,須同步檢討課綱學分數、評量方式與教師人力,並設計校內安心看顧與交通配套,照顧到弱勢與需要接送的家庭。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則認為,台灣學生的學習時間確實偏多,若要縮短上課時間就涉及課綱,必須面對課程問題;如果要讓學生有充足睡眠,延後上課時間或縮短在校時間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因為學生仍有可能習慣晚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