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醫院推腎友中秋飲食四大原則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衛福部苗栗醫院腎臟照護團隊特別於中秋節前夕舉辦「腎利方程式病友會」,邀請營養師鍾宜君於9月16日主講「飲食報馬仔─中秋節」健康講座。透過實用的飲食指導,協助病友與家屬掌握關鍵原則,安心品嘗中秋美味。

苗栗醫院腎臟科主任吳文中醫師表示,節慶如果不遵守飲食禁忌,攝入過量蛋白質、油脂、鹽分及糖分,會增加腎臟負擔、加速腎功能惡化。對於長期與疾病共處的腎臟病友來說,適當的飲食控制不僅關乎個人健康,更需要家屬的支持與配合,才能一起守護病友的生活品質。

鍾宜君提醒,腎友在中秋飲食上只要掌握以下四大原則,就能安心享受節慶美食好滋味。首先是「低磷」,中秋常見的月餅糕點看似美味,但內餡可能含有食品添加物,當中隱藏無機磷。建議腎友每日最好不超過半顆月餅;而烤肉食材如香腸、甜不辣、貢丸、鑫鑫腸等加工製品,以及內臟類食物,均為高磷、高鹽又高脂,應盡量避免。選擇新鮮、無加工的食材,才能大幅減輕腎臟負擔。

其次是「低鈉」,依據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鈉攝取量應控制在6克以下,但市售一罐烤肉醬的鹽分卻高達14至20克,遠遠超出建議攝取量。建議腎友可自行調製醬料,使用少許醬油、白醋與天然辛香料,例如蔥、薑、蒜、辣椒、洋蔥等,不僅能提升風味,也能有效減少鈉攝取。

第三是 「低鉀」,蔬菜雖然健康,但鉀離子含量高,過量攝取恐引發心律不整。建議將蔬菜先行川燙或浸泡,再進行烤製,降低鉀離子含量。中秋必備的柚子同樣屬於高鉀水果,每日攝取以2至3瓣為宜。此外,柚子含有(口夫)喃香豆素,可能與降血壓、降血脂、抗憂鬱及心律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增加副作用或毒性風險,因此食用時應與藥物間隔至少2小時。

最後是「適量蛋白質」,建議每餐攝取量以手掌心大小為原則,避免過量。烤肉時,可優先選擇新鮮無加工的食材,如瘦豬肉、去皮雞肉及豆包等,不僅能滿足口腹之慾,也能兼顧腎臟保健。

吳文中補充說明,中秋節是家庭團圓的重要時刻,雖然腎友必須面臨許多飲食限制,但透過健康講座,期盼能幫助病友與家屬建立正確觀念,只要遵守原則,注意鉀、磷、蛋白質和鹽分的攝取,在佳節團圓的歡樂氛圍中,仍能吃得健康又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