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共主,絕對要能給兩岸正能量!

台灣面臨的兵凶戰危,賴清德再多的修飾之詞,都無法掩飾負能量多過正能量的實際意圖。(中央社,資料照)

民進黨政府兩岸政策越收越緊,防範對象除了在台陸配、退役軍公教之外,近日更傳出大陸台商收到移民署發函調查,要求十日內書面回覆,說明是否領有大陸定居證,儘管陸委會聲稱是因為有人檢舉不會捕風捉影,但是賴清德上任後兩岸政策的負向操作,已是不爭的事實。

兩岸關係在蔡英文主政八年期間,雖然讓馬英九時代熱絡的交流互動停滯,而且曾因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共軍圍台軍演,但至少沒有出現近一年多的空前持續性緊張情勢;而台灣面臨的兵凶戰危,賴清德再多的修飾之詞,都無法掩飾負能量多過正能量的實際意圖。即使賴清德說願與對岸恢復交流合作,不難看出或許在川普尋求與北京接觸的「要求」下,必須配合美方釋出一些「善意」,但以賴清德「務實台獨」的立場,不可能帶給兩岸正能量,即便這可能成為賴連任的障礙,恐怕也難以改變。

相較賴清德的意識形態如同鐵板一塊,柯文哲才剛獲准交保,就有綠委臆測柯文哲可能成為藍白共主。其實翻開柯文哲的從政史,就算在台北市長任內重視雙城論壇,卻在角逐總統大位時承認自己是「深綠」。雙城論壇對柯而言,就是一個棄之可惜的政治表演舞台,承認「深綠」看似為了挖民進黨牆角,卻讓柯文哲現出原形。

姑且不論柯文哲能否成為藍白共主,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深綠色彩很難真正帶給兩岸足以長久維持和平穩定的正能量。但如果柯文哲能提出比任何藍營指標政治人物更前瞻、更具備正能量的兩岸論述與政策方向,並且保證會落實執行,台灣選民或許對他會有不同於現在的評價。

而正進行黨主席熱戰的國民黨,曾經因為中共當局對台強硬立場,導致藍營的兩岸政策陷入進退維谷的處境;甚至馬英九執政時期引為強項的兩岸政策,在綠營無端抹紅之下,反而淪為備受攻擊的軟肋。儘管近期民調顯示國民黨的支持度大幅走高,但表態角逐黨主席的人選誰能勝出,並引領國民黨提出具體且能行動的兩岸策略,尤其還要防制民進黨見縫插針,挑撥藍白矛盾複製二0二四歷史重演,更是艱困任務。

誰能為兩岸關係帶來正能量,讓台灣免於兵凶戰危,讓兩岸和平共榮,誰就更有希望領導台灣,這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心願。賴清德就算持續操作模糊策略,營造「戰犯不是我」的假象,但是從賴上任至今的實質效應,台灣人民肯定是有感的;尤其大罷免猛打「抗中保台」,更讓多數選民厭惡。數據明白顯示,兩岸來往還是非常頻繁,去年台灣人民到大陸旅遊就有兩百七十幾萬,這些不是民進黨政府禁止團客所能阻擋。

無可諱言,在民進黨長期執政之下,兩岸關係已是烏雲罩頂,更隨時可能擦槍走火;台灣甚至可能步上烏克蘭後塵,淪為美國與大陸角力的籌碼。兩岸關係需要更大幅度釋放正能量,才是緩解台海危機的良方。誰能夠積極行動,透過民間甚至官方交流互動,重新建立兩岸共同文化與民族情感,讓兩岸關係由剝而復、谷底回升,誰就有機會成為台灣人民最能接受的共主。

和平穩定、繁榮共富,是許許多多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當前兩岸關係正朝向病入膏肓逐漸惡化,治重症更需下猛藥,台灣選民必須記取慘痛教訓,以更嚴格標準驗證政治人物,誰能給兩岸帶來正能量,選票就投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