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經濟部電價審議會十九日登場,由於產業正逢關稅挑戰,產業電價不調整已有共識;至於民生電價考量成本落差,台電仍爭取低級距電價微調,但近日供電吃緊增變數。據透露,民生電價微漲或凍漲尚在拉鋸中,待審議會做出決議。
經濟部回應,台電過去承擔穩定電價的任務,在售電價格低於發電成本的情況下,仍需持續穩定供電,因而造成虧損,台電將提出資料說明各種成本,盼合理反應發電成本,改善財務。
近年台電因扛下穩定物價責任而無法如實反映燃料上漲成本,截至七月底,累積虧損四千一百七十九億元;不過,一一四年隨著燃料價格下跌、新台幣匯率走升,加上現在適逢夏月電價期間,台電自五月起已經連續四個月轉虧為盈,預估至十月都會維持單月盈餘,一一四年可望賺逾百億。
電價工作小組已在八月底結束,據透露,由於民生三百三十度以下級距電價遠低於成本,台電董事長曾文去也曾數度表達,電價結構要合理化,此次台電仍會向電價審議會表達民生電價結構問題,第一、二段(三百三十度以下)級距電價擬微調。
由於台灣家庭平均每月用電約三百三十度,按過去電價學理,三百三十度段電價貼近成本、第一段(一百二十度)段電價約成本八折,但現在第一段不到成本一半,確實需要調整。
但經濟部表示,電價是否調整為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目前審議會中共有十七位委員,由學者專家及民間團體代表(工總、商總及消費者團體),所組成的外部委員人數更超過半數,整個電價審議過程具有專業性及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