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面對高通膨高利率、多國製造業擴張趨緩及地緣政治加劇等因素綜合影響,2023年全球經濟放緩進入下行區間,惟美中兩大經濟體GDP呈現微幅擴張,牽動核心佈局美中終端消費市場的海外台商,以28.94%成長力道勁揚、營收總額全年合計4.3兆新台幣。CRIF進一步從綜合影響力面向觀察,海外台商經營績效相較集團海外公司更為顯著之外,頂尖海外台商不僅長線投資價值明顯,近五年市值年均複合成長率更高於頂尖日商與韓商,突顯海外台商面對景氣低谷韌性、特殊性及國際影響力已實然具備。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受到通膨壓力及國際供應鏈需求疲軟,全球經濟成長率自2021疫後復甦的6.6%,連續兩年下行至3.5%,惟美中兩國呈現擴張格局,連帶影響營收佔比集中在美洲、亞洲區域的800家海外台商(調查定義詳見文末備註),營收占比依序為美洲64.34%、亞洲32.11%、歐洲非洲大洋洲合計3.55%,營收總額自3.34兆加計28.94%上升力道支撐,2023全年營收總額達4.3兆、稅後純益收1.08兆。
檢視本次調查海外台商營收,共可依序分成100億以上、50億至100億、10億至50億、5億至10億、1億至5億等五大級距。50億以上台商合計65家、佔總體樣本8%,其餘92%營收皆位於50億以下,然而這8%台商的營收占比卻超過總體營收八成,從數據顯示海外台商少數營收級距較高群體,具體左右全體海外台商走勢變遷,遭遇景氣逆行格局較具競爭力、維持營收穩定進帳。進一步檢視五大級距各自平均純益率,50億以上級距5.34%較50億以下級距3.14%高出1.7倍,營收級距越高經營效率越完善;同時所有五大級距平均純益率落在1.55%至6.70%區間全數維持正數,突顯全級距遭逢逆勢力守獲利,保有盈餘待景氣翻轉逐步量產上攻。
從產業佈局觀察,海外台商製造業家數占比達78%、服務業家數占比22%;製造業營收總額3.95兆占總體91.92%、服務業營收總額0.35兆占總體8%,海外台商由製造業負責領銜確立。深入分析兩項產業大類細部財務數據,服務業在平均營收成長率、平均純益率、平均資產成長率、平均淨值成長率、平均資產報酬率及平均淨值報酬率等多項數據相對優勢,說明服務業的產值利潤、資本結構與資產運用效率高於製造業,海外台商在製造業領軍先行的同時,服務業以較高效率成為第二支柱不可或缺,同時在未來尤其注意規模較小製造業台商,資產投入是否有穩定獲利逐年回收避免虧損。
另從海外台商十大產業分類剖析,製造業占比達80%、服務業居20%,製造業分布在半導體業、工業無機化學品業、電腦週邊設備業、機動車輛與車身製造業、測量和控制裝置業、製鞋業、瓶罐裝飲料製造業及電子元件業;而服務業則由投資控股業及電腦設備及軟體服務業進入十大產業排名。這十大產業營收總額合併達3.44兆元超過海外台商年度營收的八成,顯見十大產業對海外台商居舉足輕重地位,就製造業來說傳產及電子各占四項,傳產與電子並肩同行態勢,證明海外台商在百工百業布局樣態廣泛,同時服務業兩強不僅占服務業總體營收近六成,重視資產運作籌資服務科技領航、為科技需求提供系統整合的軟體解決方案等服務業科技化浪潮正在成形,這十大產業佈局亦說明,海外台商正走在機器人及AI智慧化趨勢洪流。
由於調查採計綜合權重排名彰顯海外台商影響力,檢視海外台商排名各級距資產報酬率(ROA)、淨值報酬率(ROE)交叉分布,TOP200平均ROA 9.90%、平均ROE 17.30%,顯示總體排名越趨前列,台商資產運用效率具競爭力、回饋股東能力穩健,說明TOP200組成是本次調查中堅核心、具備劃分總體海外台商影響力的重要分水嶺。
為深度檢驗海外台商經營績效,另設台灣大型集團海外公司,採同樣綜合權重排名前兩百大公司作為對照,比較兩大群體面對景氣下行績效成績單,不可諱言集團海外公司的營收總額較海外台商規模放大3.77倍,然而檢視兩大群體各自TOP200經營績效發現,海外台商在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成長率、平均純益率、平均ROA、平均ROE等績效面向優於集團海外公司(參見表五)。從宏觀經濟角度分析,海外台商抗風險獲利能力俱優的戰略價值,不僅說明海外台商可與頂尖企業比肩,其韌性及影響力特質更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穩定存在。
進一步納入頂尖海外台商近五年市值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與跨國比較,視財星世界500強(Fortune Global 500)排名的日商、韓商各自TOP5設為比較參數,名列海外台商排名前列的敏實集團、美超微、GARMIN、滬士電子及康師傅控股,自2021至2025年公司市值年均複合成長率平均值約9.03%(排除極端值美超微),相較頂尖日商豐田、三菱商事、本田汽車、三井物產及伊藤忠商事的7.48%;以及頂尖韓商三星、現代、SK集團、起亞、浦項控股的-5.97%,顯示頂尖海外台商市值CAGR總平均優於日韓、在公開市場的影響力清晰可見(參見表六)。不過,相較日商頂尖企業的平穩,頂尖海外台商出現雙元極化結構值得警惕,但凡布局尖端科技浪潮的市值CAGR成長,反而映照傳產海外台商備受終端消費牽動與急需轉型多元佈局現況。
採計綜合權重後的影響力總體排名TOP10,依序為輝達、敏實集團、美超微、祖睿、GARMIN、山東碧海包裝材料、滬士電子昆山、克麗緹娜中國貿易、天津達祥精密工業及黃石滬士電子(名單參見表七)。除卻上述國際知名企業,另從各區域影響力排名領先群觀察,海外台商特殊性依然綻放(參見表八),例如在美國領先群中,唯一代表金融業領銜入榜的大通銀行,目前在加州洛杉磯及爾灣地區共擁有五家分行,不僅在美西十二州數百家銀行競逐中,榮獲S&P Global認證美西最佳社區銀行,更發布清寒獎學金計劃,幫助家庭清寒高中生進入大學追求夢想,以多元族群服務與在地永續口碑立足美西。
另伴隨氣候變遷連帶急遽升溫的中國果汁市場,2025年營收估達1,775億台幣規模,預估自2025至2029年間將以2.78%的年均複合成長率持續擴張,而實際支撐上述龐大市場的頂尖果汁飲料供應商鮮活飲品,在廣西百色種植多樣芒果品種與其他水果,年產值高達105.58萬公噸,供應在地知名品牌蜜雪冰城、茶救星球,以及名列中國餐飲烤肉業第一梯隊的內蒙古九田家,都是囊括眾多獎項的鮮活飲品重要夥伴。而在東協區域,曾獲海外磐石獎的越南精密工業,深受世界級客戶本田、福特、杜卡迪,甚至越南知名汽車製造商VinFast長期信賴;在地經營有成同時不忘伊始,為響應台灣擴大國際旅客來訪增加國際知名度,越南精密工業曾組織千名員工旅遊抵台,自機場回故鄉,在每個區域商機與社會公益相交之地,海外台商身影紮實烙印在各個角落,「海外台商,如斯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