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43歲男性至診間,自述體檢發現空腹血糖值已是193mg/dl(毫克/分升),體型微胖輕微過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4.2,家族成員有糖尿病病史,一檢查糖化血色素高達9.1%,病患納悶的是,不知自己已有糖尿病,怎麼都毫無症狀。
另名22歲年輕女性,自述在外體檢,發現空腹血糖值已經110mg/dl,並且尿液檢查尿蛋白為2+,已進入糖尿病前期,有可能已經損傷腎臟。家族成員均無糖尿病史,生活習慣不菸不酒,飲食三餐正常,身體質量指數18.7,為標準體位,血壓也在正常值。細問飲食習慣,她從不喝白開水,每天700cc奶茶當開水喝,檢測糖化血色素已是5.7%,因此進入糖尿病前期。
北榮新竹分院副院長黃政斌表示,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於正常值,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過渡期。目前的定義是空腹血糖介於100~125mg/dL,或糖化血色素介於5.7%~6.4%間。
黃政斌說,糖尿病前期不是病,而是警訊,它是可逆轉的。根據美國「糖尿病預防計畫」,非常重要的發現是當給予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介入,包括個人化飲食和運動計畫,並提供密集行為輔導,目標是減少體重7%,並進行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體育活動,有機會逆轉糖尿病。
飲食控制與運動是老生常談,「減脂」、「增肌」、「控糖」,飲食控制占8成重要性,加上運動,效果更佳。減糖、減脂、減澱粉,除限制蛋糕、餅乾、冰淇淋,含糖飲料、油炸品或肉類加工品等也應避免,甜度高水果要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