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應大USR計畫在地故事數位化 推動AI教學創新

南應大USR計畫辦理「地方故事AI故事腳本設計工作坊」教師社群,參與教師們進行實際操作,將腳本與分鏡輸入DeeVid_AI生成影像。(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戲水鯤鯓─濱海環境永續USR計畫,舉辦「地方故事AI故事腳本設計工作坊」教師社群,近四十位參與教師由校內外師資共同帶領。以AI影像生成技術為核心,協助教師嘗試將地方故事轉化為數位影像,從理論到實作,展現AI在教育創新的多元可能。

為期四天的設計工作坊,課程安排循序漸進,第一天於台南市立佳里國中後港校區展開,由老師楊馨茹自身AI影像創作經驗開場,隨後讓教師兩人一組,並以抽籤方式從「海洋保育、沙洲變遷、七股特色、戲水安全、低碳料理、低碳旅行」六個主題中決定創作方向,並實地走訪,由在地夥伴陳興邦、蔡中閎、吳月霞進行將軍區鯤鯓社區導覽,認識青鯤鯓的歷史、人文與風俗,同時由陳榕笙講師帶領教師進行故事腳本編寫。

第二天課程聚焦於分鏡構想,深化影像敘事技巧於南應大校內進行。第三天進入實作,將前兩天撰寫的腳本與分鏡輸入 DeeVid AI 生成影像。最後一天則利用 Filmora 剪輯軟體進行後製,產出每組約四十八秒的影片。

教師們表示,這是首次學習AI影像生成與剪輯技術,若能融入自身課程,將能引發學生更高的參與感與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