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廿五日舉辦「無接觸 × AI照護 × 共創高齡未來」科技研發與應用論壇,聚焦AI與智慧感測在長照場域的應用,期望打造兼顧效率與尊嚴的解決方案。
工研院表示,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報告指出,臺灣將在二0五0年邁向超過七百萬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高達百分之卅七點六,長照體系正面臨人力不足與醫療資源緊繃的嚴峻挑戰。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臺灣醫院護病比目前高達一比廿五,照護人力不足導致部分病床被迫關閉已非少數。傳統照護模式仰賴人力,卻難以即時掌握病況,加上疫情後對非接觸式技術的需求攀升,以及高齡患者不易配合穿戴裝置,讓「AI輔助、無接觸照護」成為長照必然方向。
朱俊勳強調,AI感測技術的價值,在於補位而非取代,能協助第一線照護人員即時掌握高齡者狀態,減少通報延遲與感染風險,同時維護隱私與尊嚴,為未來高齡社會建立更有韌性的照護體系。
論壇中,工研院展示「類病房AI照護系統」,結合熱影像與毫米波感測技術,可廿四小時非接觸量測呼吸率、心率、體溫與血氧,精度達醫療級標準。熱影像可避免顯示五官細節,兼顧隱私並精準偵測臥床、離床與跌倒,通報準確率逾百分之九十九;毫米波感測則能連續監測,不干擾睡眠,突破傳統測量的間歇性與不適感。
面對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新價值、新需求,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方向,並發展「智慧化致能技術」以促成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