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針對中國大陸營運及製造船舶加收港口費新規即將在下(十)月14日生效實施,該項措施除衝擊經營美國航線船東,據悉,全球最大獨立貨櫃船船東塞斯潘(Seaspan),計畫下(十)月一日起將總部從香港遷往新加坡,並將旗下約100艘船的船籍從香港改為新加坡。
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新規,由中國大陸或香港船東營運的船舶,或在中國船廠建造的船舶在靠泊美國港口時將面臨高額附加費,並將於10月14日起生效。
上海航運五十人發展研究中心執行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航運業團隊負責人趙一飛表示,USTR新規主要針對中國船舶所有權人和中國造船舶,塞斯潘是註冊在中國香港的船舶所有權人,此次在新規的影響下,決定將總部搬到新加坡,進而減少自身業務的不確定性。
但趙一飛認為,塞斯潘搬遷總部的收效可能有限,儘管塞斯潘不是承運人,按照目前USTR的規則,該公司受到的牽連較小,但由於塞斯潘擁有的船舶很多都是中國製造,所以承租人可能會因為USTR新規,要求其分攤港口費降低租金,這可能會影響其收入,但將總部搬到新加坡,並不能改變塞斯潘大部分船舶由中國製造的事實。
業界分析稱,塞斯潘此舉被視為因應美國港口費,這對新加坡來說卻是一個機會,這可能是全球航運業廣泛調整的開始,航運企業和船東可能會重新評估合作以降低經營風險。此外,美國301調查可能會加速美元主導的融資模式,與日益增長的人民幣和其他替代融資模式之間的進一步分化。
據瞭解,塞斯潘目前其船隊規模為194艘貨櫃船、兩艘滾裝船,運能193萬TEU及1.4萬CEU。貨櫃船分別租賃給地中海航運(MSC)、麥司克、達飛、中遠海運在內的12家船公司,同時尚有數十艘貨櫃船待交付,全部交付後,貨櫃船運能合計將達227艘、240萬TEU。
在塞斯潘現有船隊中,按船舶數量計算,約56.12%由中國大陸船廠建造;按運能計算,約56.15%由大陸船廠建造。目前塞斯潘租賃給中國大陸地區船公司船舶計26艘、運能22.7萬TEU,佔塞斯潘總運能的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