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三名知情人士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考慮根據每台外國電子設備所含晶片的數量來徵收關稅,此舉旨在推動企業將製造業轉移至美國。
根據先前未曾報導且可能有所調整的計畫,美國商務部將按產品中晶片含量的估計價值,按比例課徵關稅。對此,商務部未予置評。
白宮發言人德賽在被問到具體細節時指出:「半導體產品對國家及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美國不能依賴外國進口。…川普政府正透過關稅、減稅、放寬管制以及豐沛的能源優勢等措施,推動一套周密且多面向的策略,要把關鍵製造業帶回美國。」
若付諸實行,此計畫將顯示川普政府正針對從牙刷到筆電等各式消費性產品課稅,此舉雖助長美國製造業,卻可能推高通膨。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史崔恩表示,這項計畫可能推高消費品成本,「恰逢美國面臨通膨問題,通膨率明顯高於聯準會目標且正在加速」。聯準會的通膨目標為百分之二。
史崔恩表示,由於製造這些商品的關鍵進口材料被課徵新關稅,即使是國內生產的商品價格也難逃上漲。
川普為強化本土製造業,已祭出多項關稅措施。他二十五日宣布大規模新進口關稅,包括對品牌藥品課徵百分百關稅,以及對重型卡車課徵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在經歷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後,再度引發新的貿易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