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角鏡〉美學饗宴! 美學館出版工藝大展專書

台南生活美學館70週年,上半年推出「南台灣工藝大展一生活˙美學˙工藝」展並出版專書,成為未來建構台灣工藝史成為奠基工程。(記者林雪娟攝)

台南生活美學館今年70週年,館慶推出「南台灣工藝大展一生活˙美學˙工藝」展,邀集南部7縣市81名工藝藝術家展出兩百多件作品,以工藝來具體展現生活美學;讓向隅民眾不必抱憾,並出版專書,除檢視南台灣工藝創作,也對未來建構台灣工藝史成為奠基工程。

「讓美學成為一種日常。」台南生活美學館前身是社會教育館,文化由上而下,更名為台南生活美學館,成為孕育文化沃土,推動社造、倡議生活美學,配合館慶,推出南台灣工藝大展,除是工藝盛會,更透過跨世代文化對話,蘊藏時間的痕跡與雙手溫度;透過物件,展現生活哲學、土地情感及老藝師的堅持和美感。

台南生活美學館館長黃瓊瑩指出,美學館打造青少年藝術育成基地,策辦生活美學展覽和推動社區營造等,配合70週年慶規劃兩檔大展,除南台灣工藝,另規劃遊戲與生活美學,象徵美學館從傳統經典到當代生活文化實驗場。工藝展共展出13種工藝類別、兩百多件作品為近年台灣具代表性工藝精品饗宴。

策展人蕭瓊瑞表示,工藝從生活實用邁入藝術文化創作,顏水龍是工藝美術重要倡導者,工藝正是生活與美學最具體表徵。

展覽從彩繪、木雕、磚石雕、泥塑、交趾、剪黏、陶瓷、金工、糊紙、繡舖與織染、竹藤、玻璃等,展出從最年長的交趾藝師、人稱「葉王」的葉麟趾到木雕新秀,若以30年為一個世代,此次展出藝師涵蓋5個多世代,創作者包括漢人和原住民族,在南台灣這個大熔爐,創作出屬於台灣精神作品,將大展內容出版專書,除留下紀錄,作品也成為這塊土地永恆的文化資產,成為研究台灣工藝史的主要基礎。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