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清淤泥逾萬噸 可為建材或農地改良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災情,截至目前清除逾萬噸泥沙,環境部二十八日表示,經研判大多品質佳,未來可做為建材或農地改良。垃圾部分,已協調花蓮台泥DAKA園區,每日可協助處理約兩百噸垃圾。

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表示,自災區清出的泥土會區分成乾淨的泥土和有混雜物的泥土。目前初步判斷,乾淨的泥土性質優良,可用於建材,例如坊間的細沙,另外部分也可以用於農地改良。

顏旭明指出,此次有許多農田和住宅區受到損害,清出的泥土會先進行堆置,若泥土有混雜到其他垃圾或雜物,後續會先做篩分;初步判定泥土的處理應可以在當地就近處理。

目前災區清出的泥土和垃圾暫置於光復糖廠外空地,顏旭明評估,就現在的清除速度,可能再三、四天就會堆滿,已在台九線兩百三十九公里處另覓一塊約五公頃的暫置區;統計目前預備的堆場地址總共已超過十公頃。

垃圾部分,顏旭明說,目前已經是二十四小時在清運,白天主要由居家清出垃圾和廢物,晚上車輛較少時,中型機具以最快速度進入清運。

至於原光復掩埋場遭沖毀,顏旭明表示,已協調台泥DAKA園區每天支援約兩百噸垃圾處理;光復之外沒有受災且運作正常的鄉鎮,也會協助處理。由於垃圾處理屬於地方事務,後續花蓮縣政府若有意重啟光復掩埋場,環境部會再與地方討論如何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