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擬成立光電板回收廠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丹娜絲侵襲造成南部地區太陽能光電設施受損嚴重,總受損光電板達十二萬一千餘片,但目前卻只有桃園及苗栗等二家光電板回收廠,環境部將規劃二0三0年前於南部地區成立一到二家回收業者,擴大回收處理量能。

環境部統計,丹娜絲侵襲導致南部地區有三十二處太陽能光電設施受損,總受損光電版共十二月一千餘片。環境部長彭啟明指出,已經有業者向他表示有意願成立光電回收處理廠,特別是南部地區有望在二0三0年前新增一到二間回收處理廠,更能應付未來大量退役光電板回收需求。

環境部指出,光電板的玻璃、膜、銀與銅等都是可回收資材,也是循環經濟一部分。

彭啟明表示,台南有一處虱目魚養殖業者光電板雖未受損,但外傳光電板會讓魚有重金屬,反而生計受到影響,其實,這次魚塭損壞的光電板很少,固定式的光電板幾乎沒有受損。但嘉義有一名雞農告知,因為禽舍舊石綿瓦屋頂這次颱風吹壞了,想換裝太陽光電板,「但附近養雞戶卻說都勸他不要裝」,因為光電會讓鳥禽中毒的傳言已根深蒂固。

彭啟明表示,政府有訂定再生能源之占比目標,應趁此機會讓好的業者繼續往前走,不好的就汰除,能源政策會涉及到環境、能源配比、能源安全等,是很複雜問題,但如果沒有得到社會支持,大家有疑慮,再往下走只是造成對立而已。

彭啟明指出,希望跨部會合作在環評中提出可以運用開放性國土資料,例如要插一支風機,會影響附近有多少住戶及衝擊有多大,希望能提出確實的參考數據,且應增加各主管機關對環境把關的份量,陸域風機可能涉及農地,就要先取得農業部之許可後才能再進入環評程序,要讓每個部對涉及職掌的開發案表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