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肺癌長期蟬聯國人癌症死因榜首,其中約70%為肺腺癌病人。過去因健保給付限制,約30%無基因突變的第四期肺腺癌病人,只能選擇傳統化學治療或自費接受免疫治療,治療方式相對受限。所幸,健保署於今年6月1日起,將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納入健保給付範圍,苗栗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胸腔內科醫師謝為忠表示,這項政策不僅與國際治療指引完全接軌,更為病人帶來治療新希望。
謝為忠分享,最近在門診中遇到一名40歲男性,沒有抽菸習慣,因慢性咳嗽2個月而就醫,經支氣管超音波切片檢查,確診第四期肺腺癌且基因突變檢測為陰性。根據台灣肺癌臨床研究統計,約有1/3肺腺癌病人屬於基因檢測陰性族群,這些病人往往是年輕、不吸菸或輕度吸菸者,發病原因不明,但病程進展快速,更需積極有效治療策略。過去這類病人必須面對傳統化療效果有限,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又需要自費的問題,且一個療程動輒數十萬元,許多家庭都難以負擔。
依據國際治療趨勢及大型臨床數據發現,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的病人,相較於單純接受化療的病人,其整體存活期可延長至少6-8個月,部分病人甚至能達到長期控制病情的效果;同時,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的客觀反應率可達45-50%,比單純化療的25-30%要高出許多。
謝為忠指出,年輕、不吸菸肺腺癌病人對免疫治療往往有較好反應。這類病人腫瘤微環境通常免疫活性較高,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重新啟動免疫系統,搭配化療的協同效應,能達到理想治療成果。此次健保擴大給付治療,無疑病人一大福音。40歲男性病人透過健保給付,接受兩次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後,腫瘤明顯變小、效果顯著,不僅恢復狀況良好,也減輕費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