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院新會期剛開議,重頭戲就是審查中央政府明年度總預算案。由於去年朝野為了預算審查進行有史以來最激烈的攻防戰,剛開議的這個會期是否會重演對槓戲碼,還是轉為妥協節制,後續仍待觀察。況且,各政黨表現將直接影響選民對明年底地方選舉的觀感,藍綠白在國會殿堂都勢必想方設法爭取選民認同。
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除了國防預算大增之外,外交預算也較本年度增列一百零九億元;相較於今年外交部主管預算合計四百一十五億元,增幅高達百分之三十五點七。但若以賴清德上任後的外交成績單來看,這麼大的增幅卻顯得底氣不足。尤其是賴清德政府和民進黨想訴求「價值外交」,藉此與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緊密合作,卻沒得到相對應的具體回報。
撇開邦交國只剩十二個不談,連支持我國參與聯合國的友邦及聲援國家都比往年少,顯示川普旋風確實顛覆整個國際政治基礎,由偏重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轉為國家利益優先,導致我國發揮空間大幅減少。川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國會及各國挺台聲浪趨弱,短期內打民主牌的成功機率跟著走低,未來三年多也有難度,賴政府應重新思考如何突破中共當局對台灣的外交封鎖。
確實,外交部長林佳龍造訪了歐洲非邦交國,聯合國大會開議期間還落腳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紐約,得到一些過去沒做到的成績。但倘若無法持續長期經營,這些都只是曇花一現,甚至激不起多大漣漪,對促進我國的國際空間助益有限。
由於中共當局對我外交攻勢猛烈,而且必定還會全力封殺被定性為台獨的賴政府;因此,除了要持續全力鞏固現有邦交國之外,賴政府更應把重心擺在能促進實質利益的對外關係,不是搞華而不實的大雜燴。民進黨以為,只要與美日等國交好,就能斷絕中共當局外交打壓台灣。殊不知,從蔡英文到賴清德,兩岸僵局不僅導致台海現狀屢逢危機,連我國對外關係都遭波及,遑論更難與現實利益掛帥的川普搭上線。
立法院預算中心就提到,賴政府亟欲申請加入或參與的國際組織,像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甚至聯合國等,為我國發聲的國家未見顯著增加,整體經費與資源無法有效轉化為提升外交地位。立法院預算中心還提醒,外交行動仰賴穩健戰略,為確保資源運用與政策目標相符,「應自成效、各項目監督強度及實際需求等面向周延考量」。
就以賴政府自以為有效的晶片外交為例。南非有意討好中共當局,片面將我國駐南非代表處更名、降等並逼迫我駐處搬離首都,引起我方強烈不滿,賴政府因此決定祭出晶片禁令作為報復,卻在宣告不到兩天就自行喊停。外交部解釋是已接獲南非請求協商,但整起事件讓人感覺到內閣的跨部會協調失靈、虎頭蛇尾,能否有效嚇阻南非政府的無理行徑,恐怕仍在未定之天。
有關國際組織參與,賴政府至今毫無成果,民進黨自豪的台美關係也陷入停滯,經貿談判未能取得先機就印證了「價值外交」的失敗。外交部爭取增加國際交流是正確方向,但應以提升台灣形象與能見度為優先選項,而非找一些外國失意政客來台過水,炒作「抗中」激情就算了事。既然政府預算是納稅人的血汗錢,民進黨就該精打細算,別把外交搞成大撒幣的金錢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