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退場 專技志工接棒

中秋節連假首日,志工和軍人湧入光復鄉災區。(中央社)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釀災,災後重建持續進行。內政部四日表示,縣府首次啟動替代役備役役男勤務召集,預計十三日起分兩梯次召集設籍花蓮的二百四十名備役役男投入災後復原工作,相關權利義務比照替代役期間。

水利署則表示,經十四個分署人力及機具投入堤防搶修,民間業者即時支援,國軍提供夜間照明設備,已完成臨時土堤構築,提供初步的防洪保護能力。林保署花蓮分署監測資料顯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至今水位高程已下降一百一十八公尺,蓄水量湖體至今無明顯變化;但壩體穩定度仍不足夠,探勘人員下午已抵達湖區。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表示,在民宅清理方面,執行進度已達百分之百;惟災害至今無法聯繫上當地十九戶屋主,依照救災相關規定,政府在未經屋主同意下,無法進入民宅清理。而這兩天已與屋主聯繫上,相關單位會加速清理。

季連成表示,目前已有許多民眾進行房屋修繕,中央已協調建築師公會儘速鑑定所有房屋結構安全,在判定無安全疑慮下,即開放民眾進行房屋修復。

國軍官兵在烈日下執行道路清淤工作。(第二作戰區提供)

另外,截至三日晚間道路清淤率已達百分之九十,四日可達百分之九十五。而執行率僅增加五個百分點的主因,係居民在整理居家環境過程中,仍會衍生部分廢棄物。

對此,環境部將全權處理,並指派一般廢棄物垃圾車及大型家具回收車巡迴收垃圾,預計晚間至今日凌晨完成道路清淤並進行市容清潔工作。至於佛祖街清理部分,四日已採嚴格交通管制措施,以利重機具進行清淤作業。

在交通復原方面,馬太鞍溪橋的搶修目前第一階段涵管便道進度已完成百分之四十二,預計十五日完成南下、北上各一條涵管便橋,供小型車輛及人員通行。

至於農田淤泥清除部分,因淤泥厚度一至三公尺深,總淤土量約六百萬公噸,為政府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季連成已請農業部進行後續評估,並以專案方式處理。

針對校園復建部分,目前受損最為嚴重為光復商工,四日完成教學區的復原工作;至於公共設施部分也會加緊淤泥及廢土清除,希望如期在七日可以視訊上課、十三日恢復實體上課。另外,光復國中受損情形較小,目前復原工作順利。

季連成表示,第一階段從事一般性災後復原的志工已告一段落;現階段災區需要具備專業技術的志工,包含木工、水電、泥作等,其中負責水電維修的志工必須至少具備丙級證照,而志工進入災區後,政府仍會進行分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