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園區獲全球最佳濕地之星

台南市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榮獲「二0二五年全球最佳濕地之星獎」。(農業局提供)

記者翁聖權∕台南報導

台南市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在國際溼地公約締約國大會中,榮獲「二0二五年全球最佳濕地之星獎」。台南市長黃偉哲七日於市政會議肯定各界多年來合作努力的成效。他強調,這項國際肯定不僅是官田園區的榮耀,也是台南市民共同的驕傲,展現出市府與民間長期合作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的成果。

市長黃偉哲表揚農業局與台南市鳥會人員。(市府提供)

黃偉哲表示,官田水雉園區的復育可追溯至一九九0年代,當時高鐵路線規劃通過葫蘆埤與德元埤,可能威脅到水雉棲地。經過環評決議,必須先完成十五公頃棲地規劃,才得以動工。在開發單位、政府保育單位與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下成立了「水雉復育區」,並於二00七年正式更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持續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

農業局指出,經過三十多年來公私部門持續努力,水雉數量自民國八十七年全台不到五十隻,至一一三年已成長到三0三0隻。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這次還在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中脫穎而出,獲得「全球最佳濕地教育工作者」及「最佳遊客景點之星獎」,全球有十六個濕地獲獎,台灣僅官田水雉園區與關渡自然公園入選,成為各地學習的典範。

農業局說,台南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市府將持續推動棲地優化及各項保育政策,並推動「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