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第七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近日在廈門舉辦,會中發布訊息稱,絲路貨櫃航線累計開行突破兩萬艘次,貨櫃運輸量由去(2024)年十一月首破兩千萬TEU升達2400萬TEU。
“絲路海運”是中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航運綜合物流服務品牌與平臺。目前“絲路海運”命名航線已達148條,通達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座港口;貨櫃航線累計開行突破兩萬艘次,貨櫃運輸量2400萬TEU;散雜貨航線貨物輸送量超過2700萬噸,貿易額約260億元人民幣;聯盟成員達367家,涵蓋航運、能源、製造、互聯網等多領域,“朋友圈”和影響力持續擴大。
第七屆“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在福建廈門開幕,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趙龍出席主論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周海兵,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馬爾地夫漁業和海洋資源部部長艾哈邁德·施亞姆,塞爾維亞農業、林業和水利部部長德拉甘·格拉莫契奇,突尼斯經濟與規劃部部長薩米爾·阿卜杜勒哈菲茲,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永禮作主旨演講。廈門市委副書記、市長伍斌主持。
本屆論壇秉持“共商港航合作、共建絲路通道、共用經貿繁榮”宗旨,以“港航暢絲路,商貿通四海”為主題,開展主論壇、專題論壇、2025“絲路海運”圓桌會議、港航貿對接會等系列活動。論壇的國際化程度再創新高,來自卅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名港口、航運、物流、貿易、金融、科技等領域代表參會,聯合國亞太經社會運輸司司長任為民以《通過加強亞太地區海上互聯互通共用繁榮》為題,國際航行學會聯合會主席張寶晨以《國際航運綠色智慧發展趨勢與展望》為題,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投資司參贊張若思以《在不確定時代為貿易與海運構建確定性》為題分別作主題演講。
論壇上發佈“絲路海運”十大建設成果、《2025“絲路海運”藍皮書》、“絲路海運”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平臺二期規劃方案、《中國新能源清潔能源船舶發展報告(2024)》、《2024年度福建省港口經濟發展報告》和第十五批15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首次推出“絲路海運”港航綠色評價體系。此外,還為14家“絲路海運”聯盟新成員授牌,並舉行合作協定簽署儀式,27家境內外單位和企業參與的10個合作項目現場簽約。
論壇期間舉行的2025“絲路海運”圓桌會議上,國內外港口、航商、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及相關行業代表以“區域合作框架下的港航貿一體化發展”為主題深入研討,並共同發佈《2025“絲路海運”廈門倡議》。
本屆論壇的專題論壇增至六個,主題包括港航安全、多式聯運、貿易、技術和金融等,並首次舉辦鄭和研究會專題論壇。專題論壇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展,氣象導航、人工智慧、綠色金融、歷史文脈、文化交流等均被納入核心議題。與會嘉賓聚焦行業熱點,通過交流對話促進跨界融合,推動港航貿一體化高品質發展。
本屆論壇由廈門市人民政府、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福建省商務廳、福建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福建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主辦,中國航海學會支持,福建省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福建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志平在主論壇上發佈“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工作報告暨《“絲路海運”建設藍皮書(2024-2025)》發佈報告。
據稱,目前“絲路海運”與“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一同成為中國大陸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物流通道。“絲路海運” 下一步將全力打造港航貿一體化發展通道,塑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形象,在高品質發展的航道上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