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亮麗的表象,遮不住經濟警訊的陰鬱

央行總裁楊金龍數度強調央行持有的黃金「不買也不賣」,央行黃金價值成長十倍只是帳面上大賺。(路透,資料照)

雙十國慶,賴清德總統致辭時宣揚台灣經濟表現國際稱羨、台股站上歷史新高、九月底外匯存底首度突破六千億美元,加上日前媒體報導我中央銀行持有黃金價值成長十倍,這些訊息似乎映照出台灣經濟亮麗閃耀。但這些亮麗表象的底下,卻隱藏著若干警訊,這些陰鬱面也應正視。

賴總統在國慶致辭敘述台灣在諸般經濟衝擊下,亞洲開發銀行將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百分之三點三大幅上調到百分之五點一;就業狀況二十五年最好,股市連漲六個月站上歷史高點,外匯存底突破六千億美元創下歷史新紀錄,「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如果對全貌只描述一半也能稱為事實,那麼賴總統的說法堪稱為事實;然而,正如月亮有光輝的一面,也有陽光照射不到的另一面,要完整地描述月亮,就不能漏掉陽光照射不到的另一面。

首先,亞銀確實大幅上修了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但也同步大幅下修了台灣明年的經濟成長率,而且是從今年的百分之五點一急墜到二點三;就此來看,賴總統的說法就是標準的「報喜不報憂」。其次,台股確實站上歷史新高,但逾半江山是靠外資持股比例較高的高科技電子股打下,並非雨露均霑地讓大多數股民普遍受惠;甚至,真實情況中機械、塑橡膠、紡織、運輸工具等產業出口一蹶不振,連帶地帶動近月無薪假人數倍數增加,顯然賴總統也是選擇性大內宣。

賴總統還以外匯存底首度突破六千億美元,當作台灣「創造了國際稱羨的經濟表現」的佐證之一;殊不知,外匯存底再創歷史新高的背後,其實也應居高思危。根據央行解釋,九月新台幣匯率走揚,央行進場買匯調節,是推升外匯存底的重要力道。而促成新台幣匯率走揚的基本背景之一,恐與外資熱錢大舉匯入台股、甚至炒匯脫不了干係;倘若外資大量閃進閃出,更為台灣進出口及金融穩定增添不確定性。

用更大的角度來看,台灣外匯存底不斷攀升,主因之一在於持續賺進巨額貿易順差;而且,美國已成為台灣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再加上台積電等高科技電子產業製造了絕大部分的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這正是川普一再指摘台灣「偷走」美國晶片產業的最大原因。再者,貿易順差累增外匯存底,也同時推升超額儲蓄;而超額儲蓄就是閒置資金,金額愈高反映台灣消費或投資動能不足,這十幾年反而成為台灣的困擾。央行早就指出「外匯存底不是愈多愈好,適量就好」,卻不知為何賴總統還拿來誇耀?

亦值得台灣警惕的是,台灣外匯存底當中持有美債的部位超過八成,而川普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曾有將短期美國國債轉換為長達百年的超長期美國國債的構想,甚至有一說是這些百年美國國債並不付息。當然,此一被稱為《海湖莊園協議》的構想至今仍然只是構想,但川普的思維變幻莫測,就算不會真的實施,拿來當作談判施壓工具恐怕也夠台灣頭痛了!

相較於外匯存底太多可能反成不利因素,央行持有的黃金價值因金價飆升而估計成長十倍,總該全台同歡了吧?然而,事實上黃金是央行發行貨幣的主要儲備,持有的純金重量幾乎定格在大約四百二十二公噸,央行總裁楊金龍更數度強調「不買也不賣」。簡言之,央行黃金價值成長十倍,只是帳面上大賺,就別空歡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