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處關懷據點 成長輩第二個家

 

打造「長輩第二個家」, 台南目前共有四一0處社區照顧據點。(社會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打造「長輩第二個家」, 台南目前共有四一0處社區照顧據點,每千人高齡人口擁有的比例為六都第二。市長黃偉哲表示,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增加速度很快,在人口老化及少子化情形下,人均扶養負擔將加重,政府勢必要做好高齡人口照顧服務。

社會局表示,關懷據點以「長輩第二個家」為目標,提供關懷訪視、餐飲服務、電話問安與健康促進等四大基礎服務,累積已服務超過三萬六千名長者。社會局在市政會議上報告,截至今年九月,全市總人口一八五萬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達三十七萬餘人,占比兩成,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隨不同年齡層長者在身心理狀況上差異,社區照顧據點成為高齡政策重要支撐,提供在地化、多元化服務模式。

黃偉哲指出,丹娜絲風災後,災區的一七五處關懷據點,在十天內就全面恢復共餐與活動,展現社會局與第一線夥伴努力成果,期勉各據點除了落實長者照顧,也成為防災、防疫、防詐等宣導重要據點。

台南市目前四一0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其中有二六一個為C級巷弄長照站,根據調查,台南平均每千名長者擁有的照顧據點比例為六都第二,近三年服務人數更是穩定成長,讓長輩能在熟悉的社區中安心生活、獲得陪伴與學習機會。

此外,關懷據點也推動多元課程,包括樂齡桌遊、體適能活動、高齡數位學習與文康課程。並與大專院校合作,如成大與北區長勝里「高齡版戰鼓」、南台科大與中西區的「樂齡悠活館」、青銀共學文化節慶活動等,均獲長輩熱烈回響。社會局強調,未來將以點、線、面的三管齊下策略,持續盤整據點、串聯多元服務,強化在地防災應變能力,打造更完善的社區照顧網絡,讓長者在社區「共老、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