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市教育局創新推動「國中技藝或職業試探在地特色課後課程」,由學校主動規劃,結合鄰近技專院校或在地產業資源,讓學生在正式課程外,親身體驗動手實作樂趣,藉此拓展職涯視野,累積未來升學與就業的潛能。
教育局表示,教育不應僅侷限於課本或教室,更應走入在地並與生活連結,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實作中成長,實踐適性揚才、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最終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點與發展方向。
為讓國中學生寒暑假或例假日也能有多元豐富學習機會,且有機會踏入在地產業,透過在地課後課程推動,引發學生對在地產業或職涯興趣,讓學生更了解當地特色及優勢,深具教育意義與社會價值。
仁德文賢國中於暑假期間邀請鄰近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老師,教導學生新生兒照護、高齡養生保健、視光體驗等,除對醫護職群有初步認識,並豐富自己的健康知識;南化國中以在地農業為發展主軸,至養蜂場體驗蜂王乳製作、茶樹莊園進行精油製作、與果農學習烘烤龍眼乾,除增進對農業職群認識,體察農事工作甘苦與價值,也對家鄉有歸屬感。
白河國中與白河商工合作,安排學生體驗蓮花文創商品雷雕設計、蝶古巴特拼貼手提袋、蓮花馬賽克拼貼等文創創作,發揮學生的創意與手作能力。
教育局說,除在地特色課後課程,也規劃多元活動引導學生發掘潛能、適性發展,如國中技藝教育課程、國小高年級專科學校與技術型高中參訪、暑期體驗課程、技職博覽會等,希望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意義與方向,種下職涯探索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