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詣
生命在日間茁壯,夜間休憩;若把金烏喻作夸父,那陰柔母性的代表當首推月中嫦娥。夜的美是普世的、包容的、母性的、溫柔的。
月亮這個在夜中的太陽,數千年來一直被人類以辭藻堆疊成的巴別塔所歌頌,而夜空中數以萬計的星宿,則是以點點隱晦的可能性,激起了古往今來豐富的想像,相較於明亮開放的日,當一切似乎都冷靜下來的夜,就有著說不出的魔力與美感。倘若真如神話所說:「日與夜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在黃昏時交替。」那麼,那些太過精細太過纖細甚至連陽光都能摧殺的美,之所以只能在月光下出現,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日的美很粗獷,大鳴大放,是給予的美;而月的美則細膩,若有似無,是沈澱了所有,讓微小又確實存在的事物躍然眼前的美。太陽極亮至大,在太陽被收去之後,能出現的諸星與月,不也在一片祥和的夜中閃耀嗎?夜空收起了自身的光彩,令其中不顯眼的細小有所發揮,夜是犧牲自己可能的光耀,換來眾星托月的美。因此,乍看之下是空虛的一片黑夜,由於星月的存在而非凡,闇夜的無明使月更勝過了日;而月光的清淡,也使得夜的黑比起其他的黑還更有不平常的意義。
夜的美,在於使弱小的能偉大,令凸凹的能撫平,在朦朧夜色裡,什麼都看不清,有著幾分的不確定性,所以才能無條件地包容所有,讓一切都轉暗並染上幾分月色的銀在夜裡,那種美不只是充滿眼前,還會使人自己也成為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