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2025健康永續ESG評選」頒獎典禮18日登場,全台28家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參與,分別獲得健康永續卓越典範獎、健康永續傑出實踐獎、健康永續潛力發展獎3大獎項。衛福部醫福會副執行長林名男說,近期太魯閣立霧溪又出線堰塞湖,凸顯氣候變遷嚴重性,台灣雖然起步慢,但一定能達到健康永續。
醫界首個凸顯健康ESG的評選獎項「2025健康永續ESG評選」頒獎 。林名男表示,從花蓮縣光復鄉堰塞湖災害,到立霧溪堰塞湖出現都令人擔心,台灣不僅是小小多山的國家,還多地震、多颱風。
然而,近期部立醫院在光復鄉開設緊急醫療站,看到不少感人故事;一名越野機車騎士,騎4小時車到災區送暖。他說,氣候相關災害愈來愈多,備受信任的醫療專業,也要發揮影響力,讓健康永續,並讓環境更健康。
談及具體實踐,林名男說,吃1餐素食就可減少780公克碳排,雖相較台灣每年2.5億噸碳排微不足道;但只要醫院間彼此激勵,從這次參與永續評選的28家醫院開始,逐漸向外推廣。台灣只有450家醫院,只要有意願開始執行,相信很快就能在環境永續扮演重要角色,讓台灣更好、世界更好。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分享,該院為全台第一家簽署永續發展倡議書的醫療機構,在推動永續行動過程中,永續報告書揭露、制定是溝通與評估的重要工具。永續報告書結合「台灣永續獎(TCSA)」的標準與「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ASB)健康照護產業11項指標,涵蓋能源管理、廢棄物管理、病患隱私及數位健康紀錄等領域,全面展示醫院ESG表現。
雙和醫院永續發展室主任李宗翰表示,該院為新北第一家綠建築醫院,醫界不像產業界有明確的碳足跡管理規範,近期院方已向環境部申請,盼能訂出一套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