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新生兒殺手 醫籲慎防感染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因應秋冬呼吸道疾病盛行季節,民眾除了及早完成「左流右新」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之外,也要注意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於家中嬰兒的健康衝擊。新生兒染病,相對於流感的重症與死亡風險恐分別激增16倍、5倍,未來氣喘的風險還會增加3倍之多。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立民教授警示,感染RSV初期症狀多為咳嗽、流鼻水、喉嚨痛,與流感、COVID-19、感冒相似;但RSV更容易對嬰幼兒的健康帶來災難般的衝擊。

黃立民強調,流感、COVID-19、感冒侵犯到下呼吸道的風險分別僅有7%、23%、2%;然而在嬰兒期感染RSV產生肺炎或細支氣管炎的風險最高可達40%,風險最高可差20倍之多。有鑑於嬰幼兒氣管較為細小且處於發育期,發生肺炎後產生的痰液容易造成堵塞,可能進而造成缺氧、急性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病童可能需要緊急送往加護病房插管治療。

黃立民說明,在各國研究報告中,與流感相比,新生兒感染RSV後的急診與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死亡率也比流感高出5倍,更是造成1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主因之一。許多家長誤以為早產兒或罹患先天疾病的寶寶才因RSV而重症;但根據臨床觀察,超過8成因為RSV而住院的嬰兒,原本都是健康且足月出生的孩子,此外5歲以下孩童都可能有重症風險。

黃立民建議,除了完成「左流右新」預防以外,也應積極預防RSV。日常照護同樣重要,建議減少帶嬰兒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勤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若家中有人出現感冒症狀,應避免與嬰兒密切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