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睡得不安穩,七點醒來,發現窗外的雨勢漸大。日光被雲層和大雨完全遮掩,就像還在夜裡一樣。我從床上起來,將屋子裡每扇敞開的窗戶關上,並不完全閉緊,要留一絲縫隙,聽雨聲。
從小就覺得,伴著雨聲入睡是一件幸福的事。也曾聽人說過:「你大概是我見過最喜歡下雨的人。」長大後發現,喜歡下雨也擁有前提,那就是我必須在安穩的小屋裡頭,面前有一扇玻璃窗,我在平凡而幸福的庇護下,全身乾爽地旁觀一場雨。
就像雜訊不斷從天際傳來一樣,沙沙的雨聲,讓萬物都變得接觸不良。例如眼前的景色是朦朧的;一些聚攏的水窪把路打斷;飛鳥消失在枝頭;行人在自己的傘下,安靜趕路。
我們需要一些這樣的時刻,並不常常陽光明媚。它陰鬱、濕冷,把人迫回自己的洞穴裡,與影子獨處。孤獨、清冷,就像自找的一樣。
就像自找的一樣,昨日看見父親把一隻從椅子下緩緩爬出的蜜蜂踩死時,我也是這樣想的。
蜜蜂沒有做錯任何事,他的翅膀看上去疲憊而衰老,從邊緣開始捲曲。但我和母親依然懼怕他,下意識把窗戶關上,害怕會有第二隻、第三隻蜜蜂飛來。他潛藏在椅子下,我們的恐懼便開始擴大,以為他要在暗夜裡吃人,或爬上床鋪、沙發,等著要用利針刺穿我們。
後來蜜蜂自己從椅子底下爬出來,步伐笨拙,人靠近也不閃躲,甚至不小心打翻了身體,幾對細小的足便掙扎著划動空氣。然後父親從房間出來,替母親將蜜蜂踩死,再拿衛生紙把蜜蜂包起來,捏緊,丟進垃圾桶。
想到這屋子又恢復潔淨,不必和其他生物共存。玻璃窗牢牢關上,我們一人一格,困鎖在房間裡。這份安定和孤獨,當然也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