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明:研擬水面光電納環評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環境部長彭啟明二十日在立院答詢時指出,希望在二個月內,透過科學討論和各方意見,提出台灣的水面型光電案場環評的標準,他並引述農業部說法指設光電板稻田內的水質並未發生任何變化,水庫光電板以清水清洗,也與水庫自然落灰的情況相似。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邀請環境部、經濟部、農業部等單位就太陽能光電板案場環評機制與保護區廢棄物管理之檢討進行專題報告。

立委洪孟楷指出,今年之前也沒人知道原來光電板這麼脆弱,而颱風每年都會來,未來十、二十年之累計回收光電板處理費用可能突破數百億,擔心業者屆時雙手一攤,把問題丟給全體民眾。

彭啟明指出,經濟部能源署從一0八年起,就向設置業者收取每瓩一千元的回收處理費,而環境部目前也在與能源署搓商提高回收處理費金額,預計年底前提出方案,另外,環境部已擬修正廢棄物清理法、資源循環推動法,也會將光電板回收納入規範。

對水面型光電板環境部分,彭啟明表示,全球百餘個設有光電的國家中,沒有任何國家在水面型光電方面設有環評,但仍希望在二個月內透過科學討論和各方意見,提出台灣自身的水面型光電案場、在多大面積就需要進行環評的標準,未來能將標準列入環評細則中。

彭啟明指出,環境部主要從三個層面監測水面型光電板對水質的影響,包含水庫上游、水庫本身、再加上水庫到淨水廠的水質,目前水質沒有任何異狀;另外也進行極端實驗,如將光電板完全破碎、融化並攪拌後,水質仍符合標準。檢測南部地區特別是稻田內的水質,目前並未發生任何改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