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診也做檢查 揪子宮內膜癌

記者張正量∕宜蘭報導

原本只是陪家人就診的一名59歲婦女,候診時臨時做了子宮頸抹片檢查。婦產科鍾凱丞醫師發現其子宮頸有明顯出血,追問後才知病患已停經7年,且出現斷斷續續出血長達1年未就醫。經陽交大宜蘭醫院安排子宮內膜切片及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第一期,隨即接受手術及放射治療,因早期發現而成功控制病情。

鍾凱丞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平均發病年齡約50至52歲,常見於停經後婦女。危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未生育、長期使用雌激素及家族病史等。最典型症狀為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停經後若再度出血,都應立即就醫檢查。他說,目前治療以手術為主,依影像檢查及病理結果,可採微創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傷口小、恢復快。研究顯示,早期子宮內膜癌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

陽明交大醫院提醒,女性若有停經後或不明原因出血,應盡早就醫,避免延誤診斷。鍾醫師呼籲保持健康生活習慣、避免肥胖,並定期進行婦科篩檢,才能早期發現、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