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儲備存腦本 可預防退化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保持大腦活躍,是預防認知退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專家指出,閱讀、解謎、學習新技能或語言,甚至是簡單的數學練習與日常交流,都能刺激腦神經連結,提升記憶與思考力。長期養成「動腦習慣」,就如同替大腦存入「健康存款」,為未來打下穩固基礎。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暨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張舜欽表示,大腦就像手機或電腦,需要充電與保養才能維持效能;「認知儲備」便是大腦的「存腦本」。當腦細胞或神經連結受損時,若儲備足夠,就能啟用不同的腦區或思考路徑來完成任務,減少功能衰退的影響。

他進一步解釋,認知儲備愈多,愈能延緩老化與病變的症狀;反之,若儲備不足,往往在疾病初期就出現顯著的功能下降。這種儲備並非天生固定,而是透過長期生活習慣累積,包括持續學習、參與社交、規律運動與培養興趣,皆能有效增加認知儲備。

張舜欽強調,提早「存腦本」才是關鍵。他提醒,不應等到年老才行動,就如同都市防災必須平時維護排水系統,才能在豪雨來襲時避免災害。大腦的防禦力同樣需要持續經營,這就是所謂的「大腦韌性」。

在老年醫學中,除了身體功能退化外,「認知衰弱」已成為新興課題。許多長者雖未達失智症標準,卻已出現明顯的記憶與專注力下降,其根本原因正是認知儲備不足,導致大腦缺乏應對挑戰的能量。

「預防認知衰弱,關鍵就在於提升大腦韌性。」張舜欽指出,大腦韌性是指即使遭遇壓力或病變,也能維持正常運作的能力。這並非一蹴可幾,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至於中老年才開始培養是否太遲?張舜欽強調,任何時候開始都不嫌晚。大腦和肌肉一樣,透過持續鍛鍊就能延緩退化。從現在起把動腦當作日常習慣,持續為自己「存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