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經合會(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召開在即,正當全球聚焦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川習會」之際,日前日本媒體《日經亞洲》報導,近年台灣積極推動國際經貿協議或產業合作屢遭冷遇,談判進度停滯。以外交部前部長錢復「兩岸政策位階高於外交政策」的觀點來看,近九年多兩岸關係冰封確係台灣尋求國際經貿合作遇阻的關鍵因素。解鈴還須繫鈴人,端看裝睡的民進黨政府願不願覺醒。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近年台灣尋求簽署經貿協議與產業合作的對象包括日本、加拿大、紐西蘭、澳洲與數個東南亞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與紐西蘭早已簽署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倘若數個東南亞國家當中也包括新加坡,台星也早已簽署經濟夥伴協定(ASTEP)。馬英九執政時尚可與紐西蘭、新加坡簽署經貿協議,何以如今卻不進反退?確實是個警訊。
近年民進黨政府積極對外洽商經貿合作,對出口總值占GDP比重達六成五至七成的台灣而言,確屬正確方向。尤其是,台灣一向凡事都要與南韓一爭長短,南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涵蓋率超過百分之八十,台灣卻僅百分之十一,台灣若不設法急起直追,在寸土必爭的國際市場競爭環境當中,總是比南韓矮了半截。民進黨政府應也有此認知,因此試圖扭轉劣勢。
問題是,即使方向正確,但使錯力氣反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即以蔡英文執政時期喊得震天價響的「新南向政策」而言,今年一至九月台灣對新南向十八國的出口金額占總出口的比重為百分之二十二點一,為二0一六年之後的最高點,但略仍低於二0一三年的百分之二十二點二;甚至,對新南向國家出口金額成長率,也低於對不少國家地區。換言之,蔡英文政府喊了八年的新南向政策,堪稱「竹籃打水一場空」。
新南向政策難有進展,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生效運作密切相關。RCEP成員包括東協十國、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紐西蘭、澳洲,是目前全球最大型的自由貿易市場,台灣雖在地緣上緊密相鄰,但被排除在外。二0一六年蔡英文在總統就職演說中就表示要積極參與RCEP,但九年多過去依舊不得其門而入,關鍵因素眾所周知:兩岸關係冰封。
眼見台灣加入RCEP機會渺茫,賴清德在競選總統時改變風向,宣稱RCEP是由中國大陸控制,「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西方民主陣營主導,因此台灣應以加入CPTPP為優先。的確,中國大陸並非CPTPP會員國,台灣也已申請加入,但進度停滯不前,顯然賴清德口中的「民主陣營」並非台灣加入CPTPP的助力;甚至,CPTPP中的加拿大、紐西蘭、澳洲、日本都是《日經亞洲》點名近年對台灣經貿協議或產業合作冷處理的國家,原因為何?民進黨政府知否知否?
賴清德試圖以「民主價值」拉攏經貿夥伴,但效果不如預期,印證了「在商言商」才是經貿領域的「王道」。二0二四年中國大陸最大貿易夥伴是美國,儘管近年美陸關係不睦,但仍數度坐上談判桌「鬥而不破」;南韓、日本、是大陸第二大、第四大貿易夥伴,但台灣有意加入RCEP、CPTPP,可曾實質受惠於日韓政府?
至於ECFA為何氣若游絲?就不必多說了!